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西安长安区全力打造现代化小城镇群
时间:2012-06-05 14:50:35  来源: 焦点房地产  
 大道通达的环山公路、新颖别致的节能型灯、绿树葱茏的城镇街道、整齐划一的民居楼群,一个个风格独特、整洁净美的小城镇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间 ……走进现在的长安区,让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仅几年时间,一座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经济繁荣、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在西安城南悄然崛起。 

  截至目前,长安区小城镇面积达12.3平方公里,修筑公路67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到505万平方米,小城镇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2公顷,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人员比重达到80%。随着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大幅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长安区初步形成了以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中部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东部物流加工业板块和生态观光农业板块为构架的现代化小城镇发展新格局。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与辐射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国际化新型城区打牢基础。”——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长安区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终极目标。

  随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长安区委、区政府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国际化新型城区的战略高度,谋划未来长远发展,始终坚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突破点,按照资源、人口、产业适度向小城镇集中的总体思路,抢抓新农村建设、基层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以及“关中百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快推进小城镇核心区建设,通过大力实施道路、排水、绿化、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有序吸引人口、产业向小城镇集聚,着力打造东大、太乙宫、杨庄、黄良和滦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风格新颖的新型城镇,努力形成以城带镇、以镇促城、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小城镇建设最缺的是资金,怎样解决?如何破题?长安区委、区政府果断地把地方党委政府的角色定位在服务上,树立起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社会、企业、个人资金,通过采用以城建城、以商兴镇的办法,全力加速辖区内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区财政每年按上年度财政预算收入的5%设立城镇化发展专项经费,列入当年财政支出计划,支持扶持小城镇建设,几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达2.5亿元。并对在各乡街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及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在扣除农民安置补偿费和有关税费后,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同时,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方式,一方面积极争取扶贫、交通等小城镇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先后争取省、市百镇建设支持资金2000万元。另一方面发挥区基投公司的融资作用,对全区22个乡街的80多个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共计7.4亿元进行包装申报。此外,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和增减平衡政策,适时启动小城镇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全区城镇化进程。

  “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全力建设标准高、特色明、适度超前的小城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突破点”——面对发展瓶颈,长安区确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纲要。

  近年来,长安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各街道实际,立足主导产业,进行合理定位,以“走在前列、确保第一”为目标,全力以赴修编园区规划,引进附加值和知名度高的项目,实现与西安高新区、航天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的有机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镇交通秩序、市容卫生、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管理,全力提升城镇形象。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快城镇中心社区建设,适度发展城镇房地产业,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加快发展。目前,已完成了东大、滦镇等16个小城镇总体规划,合理划分了城镇功能分区,统筹工业、商业、居住、文化等产业布局和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公共设施布局。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小城镇各项建设有序实施,城镇功能逐渐增强,风格特色日益彰显,产业经济不断发展。

  同时,长安区还依据各小城镇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业兴镇”的工作思路,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服务、乡村旅游为主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使产业区聚集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为当地小城镇建设服务,使城镇“内存”得以不断扩张。在沿山,杨庄、太乙、五台、滦镇、东大等8个小城镇,依托秦岭北麓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业。在中部,细柳、五星、兴隆、大兆等小城镇,依托高新区二次创业基地和航天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引进和建设高新技术企业配套产业。在东部,引镇、鸣犊等小城镇,围绕引镇仓储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机械加工等产业。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 蔬菜、瓜果种植、养殖等都市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不断增强城镇发展实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产业体系的建立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了以镇促村、镇村互动、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

  “全力实施滦镇、杨庄、东大、黄良、太乙宫等多个小城镇建设,圆满完成省、市、区三级任务,为长安实现城镇化建设全覆盖,提供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面对时间和任务,长安区确立了小城镇建设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长安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按照“统一规划、拆建并举、完善设施、提升功能”的工作思路,科学确定了滦镇、杨庄、东大、黄良、太乙宫等小城镇建设任务,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格新颖的新型城镇,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先后投资3.98亿元,实施9个大项、37个小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区财政投入资金1.67亿元,实施14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开行贷款2.31亿元,实施23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滦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16亿元,重点实施西沣路镇区段道路改造、市场路道路改造、新一路改造、污水渠改造、街道给水工程,以及青华路、青华一路、滦镇东街桥梁建设等15项工程。面对浩大的工程和紧迫的时间,长安区迅速行动、精心部署,成立了由区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等14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从各单位抽调精干工作人员53名,实行集中办公,进一步加强了滦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力量,同时成立了征地拆迁协调、工程建设、环境保障、监督考核等四个专项工作组,明确了各组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计划,全面拉开了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治理、安置区建设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滦镇北街改造工程已铺设污水管道350米;滦镇北街桥梁工程已浇筑桩基6根,进入预制梁制作阶段;青华路建设工程已完成路基清表1512立方米,铺设临时排水管道80米,开挖排水管沟95米,外运淤泥876立方米,铺设碎石垫层45米。

  杨庄小城镇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实施杨库路镇区段改造、东街道路改造及主街立面改造,通过改造进一步提升杨庄小城镇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着力将杨庄打造成终南山下最美的山水小镇。目前,杨库路镇区段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1600万元,管道工程和路面工程已全部完工,共敷设雨、污水管道3105米,处理路床4800立方米,敷设电信管道495米,敷设给水管道430米;东街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万元,敷设雨、污水管道各460米;主街立面改造工程涉及沿街商铺共计550余间,计划投资1800万元,目前立面改造样板间已完成,强弱电落地管道工程已完工。

  东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实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东大综合服务功能,为打造西部温泉小镇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主街新铺设人行道地砖3560平方米,新安装雨污水管道420米,砌筑检查井5座;核心区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小城镇建设规划已由3平方公里调整为3.5平方公里。

  太乙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实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庄整合前期准备工作,为打造国家5A级景区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东四路改造工程,新区一路和发展路地面附着物评估评审工作已全面拉开;村庄整合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前期的勘测、商议,街办正在与土地局、规划局、设计院联系,目前抓紧编制村庄整合工作方案。

  黄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投资3000万元,根据黄良街办总体规划,实施花卉北路和黄良大道建设工程,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南移,把黄良打造成最美丽的城南小镇。截至目前,两项工程前期的规划定点、土地测量、工程放线等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抓紧开展租地工作,租地工作完成后将正式施工。

  为保证小城镇建设工程顺利开展,长安区还积极借鉴省级重点示范镇制定的考核方案,强化对各街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考核,制定出台考核细则,形成捆绑考核机制,把考核工作数量化、具体化、常态化,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严格规范,提升标准,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城镇综合管理机制,是全面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小城镇发展经济圈的主要抓手”——面对建设成果,长安区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管理办法。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的成果就难以巩固。长安作为全省第一大区,管理的对象多、范围广,管理难度也大。为打好这场持久战,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把小城镇当作小城市来管理”的理念,多措并举,实现了小城镇管理的新突破。一方面对于已建镇区以各乡街作为小城镇管理的主体,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积极构建管理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了《长安区城镇建设管理规定》等城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小城镇环境容貌管理工作,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区、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对镇区环境卫生实行了全天保洁,通过各项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小城镇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正建镇区不断加强小城镇规划管理,严格依据规划有序推进城镇建设,严把建筑安全质量、房屋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实行小城镇建设全过程监管,努力把全区小城镇建设成为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另外,在项目建设中长安区还把小城镇建设任务细化到周、量化到月,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力促建设周周有进度、月月出形象,确保任务按时限达到形象和建设进度。

  只有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城乡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和网络,才能加强对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形成小城镇发展经济圈,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长安区坚持“以人为本,重心下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严格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系的要求,采取“委托执法、双重管理”的城镇一体化综合执法模式。借助街道和社区的力量延伸管理触角和功能,确立责、权、利相协调、职责与承担的任务相衔接的职能,充分发挥街道基础性作用和属地管理的优势,完善街道管理体制网络,逐步建立起权责明确、指导规范、监控到位、奖惩分明、保障有力的运行机制,形成科学、高效、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城镇一体化综合管理体制。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城镇市容综合整治,对镇区内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非法广告等突出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营造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规范优美、文明和谐的城镇环境。

  山水园林皆入画,长安处处有美景。小城镇的旧貌变新颜,长安的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人文景观互相交融,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科教、文化、娱乐与经贸、商务、旅游蓬勃发展。

  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明昌盛的新长安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