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14万余户家庭公开摇号配租配售到保障性住房
时间:2012-06-04 09:29:42  来源:新京报 
    10年间,北京的房价经历了最令人惊心的弹跳,在调控高房价的同时,北京的保障房政策也启动了一连串的“自我修复”程序。

  1998年,北京诞生了首批经济适用房,如今,保障房的家族里已经有了廉租房、公租房和限价房。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障房的政策庇护着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和“夹心层”,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今年5月26日,远洋沁山水小区8号楼,4单元一个约47平方米的一居室,阳光照进南窗,房间十分亮堂。

  “这床、衣柜、书桌、沙发等等,都是在政府手里租的。”丁郭明大爷环顾四周,指了指墙边的小凳子,“只有这个是自己的。”

  老人一家四口去年春节前搬入这个公租房小区,是北京首批通过摇号配租到公租房的家庭之一。就在两天前,老人申请的公租房补贴通过审核,房租的90%将由政府补贴。租金每月200多元,让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看到希望。

  来自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已有14万余户家庭,通过公开摇号配租、配售到保障性住房。限价房、公租房,北京不断创造着住房保障的新制度、新模式,像丁郭明这样的城市夹心层也逐渐圆了住房梦。

  经适房存短板

  1998年10月29日,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适房项目,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拉开了保障房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

  北京早期的保障性住房仅有两种,即经适房和廉租房,但制度并不完美。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会长李文杰说,作为早期经适房项目,像回龙观、天通苑等地的经适房,价格每平米2000多元,与商品房价差并不明显,居民购买意愿最初并不高。

  加之经适房对于资格审核不严格——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开发商直接发售。

  由此出现不少14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经适房,一些并不符合保障标准的家庭,却住进了经适房。

  夹心层出现

  如何把保障房分配给最需要的家庭?经数年调研,北京在2007年探索出新型住房保障制度。  

    试点制度中,两种保障房改由政府运作,准入标准也由“一刀切”,改为按家庭人口确定资产、收入、住房面积。申请后还要经“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并公开摇号配租配售。

  至今,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移植”了这套北京经验。

  在新制度下,经适房的准入标准更严格,三口之家的年收入不能高于6万元。而此时,北京乃至全国的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新问题再次出现:一些超出经适房收入标准的家庭,在高房价面前望而却步。这些“夹心层”,既享受不了保障房,又买不起商品房。

  “之前经适房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而2007年改革后,基本面向的是低收入家庭。那么,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尤其中等收入的夹心层,就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北京市住建委一位官员说。

  买房的烦恼

  海淀区的林栋就是个例子。2008年,林栋的两口之家即将迎来小生命,没房的烦恼困扰着这个家。此时,他们租住在单位附近的上地。

  林栋虽工作了近10年,但每月工资仅两三千元,两口之家一年收入8万出头。

  “我们(收入)超过了经适房标准,只能去买商品房。”但探访一遭后,他失望了。“跑了周边10多个楼盘,有新房也有二手房,比如上地佳园、清上园。进售楼处一问,每平米要小两万元,我马上就出来了。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买商品房,每月工资连还贷都悬,肯定买不起啊。孩子临近出世,心情特别着急。”林栋说。

  而这绝非个例。仅2008年年底,房价就比年初上涨50%。一批夹心层身陷住房困境。

  “创新”两限房

  设计新的住房模式,摆在北京市面前。

  恰值2006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土地的供应应在限套型、限房价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

  “市里立即提出搞‘两限房’的要求。由建委、国土等多个部门来制定政策,国土局负责行文。而且要求很紧迫,2007年2月拿方案,3月底前就要供地。”一位负责北京两限房最初政策制定的官员说。

  所谓“两限房”,具有“限房价限户型”的特点。两限房的土地出让主要采用“限房价,竞地价”的招标方式出让,户型面积要求在90平方米以下。在土地出让时,两限房项目将来的售价就已确定,开发商无权更改。

  2007年3月3日,北京首批推出的3个两限房地块,分别位于海淀、丰台和石景山。

  这3个两限房项目的价格比周边商品房低了一大截,每平米只有6000多元。

  这位官员说:“北京是拿出好地,政府让利很高。当时定的是比周边同品质商品房均价低15%到20%,但实际上低了30%到40%,因为最终是按周边商品房的最低价来下调的。

 限价房现弃购

  2008年3月26日,北京市出台《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两限房”正式更名为“限价商品房”,政策浮出水面。限价房的准入门槛比经适房有所放宽,保障房覆盖面扩大。

  不过,很快,限价房就遇到波折。由于调控见效,2008年下半年起,全国房价大幅下滑。限价房的“低价”优势受到冲击,与广州等城市一样,北京也出现了弃购现象。

  当年首批1.4058万户限价房配售家庭的选房签约过程中,2794户弃选,弃选率20%。

  当时,常营附近的商品房已跌破1万元/平方米,最低的接近7000元,而常营限价房房价则为5900元。

  “我怕这些所谓政策房在买入后,损失惨重,穷人们的钱来得太不容易,一点点损失可能就是三五年的血汗钱啊。”一位限价房弃购者说。

  对于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和地域优势的限价房,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当时用“上不着天,下不落地”来形容这种尴尬,认为限价房是房价上涨过快时的临时产品。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他甚至还提出取消限价房的建议。

  但到次年,随着房地产市场转暖,商品房价如火箭般上蹿。前一年还被人挑三拣四、弃购比例很高的限价房,却成了不少购房人的不二选择。

  住房梦半年成真

  林栋说自己是幸运的,听说北京推出了限价房,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出了申请。而从申请到参加首批摇号,不到半年,就梦想成真。

  2009年3月5日,林栋拿到了新家的钥匙。他成为北京首个配租到限价房的人。

  新家是金隅美和园限价房的一套80多平米的三居室,明厨明卫,窗户都是真空双层隔音窗,南北通透的板楼。“感觉和商品房品质一样,而且离我单位很近,走路去城铁站也就10分钟。要不是限价房,我很难有自己的家。”

  美和园小区,配建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孩子上的就是小区里的幼儿园,很方便。而且,今年小区门前的两片绿地要改造成街心公园。在这里住得越来越方便。”林栋说。

  目前为止,北京已有数万家庭配售到限价房。而限价房也在2009年被住建部正式列入保障房范畴。

  市住建委一位官员认为,虽然全社会对该发展何种类型的保障房还有争议,但无可非议的是,限价房在北京的住房保障中起到重大作用。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中低收入、特别是中等收入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新夹心层遇良机

  又是一年,随着城市发展,新的夹心层浮出水面。

  “经适房和限价房,准入条件中都有年龄限制,须年满29岁。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刚就业的人群,成为夹心层,他们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再有,之前的三种保障房,都侧重于北京户籍,但一些在京长期工作的外地人,也要解决住的问题。”市住建委委员、市住保办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说。

  公租房由此摆上桌面。

  2008年初,北京表示将推出新的政策性住房——政策性租赁房。供暂时买不起房的人过渡性居住。对于政策性租赁房的覆盖人群,副市长陈刚表示,其覆盖范围较宽,包括毕业大2009年5月,按住建部统一要求,北京“政策性租赁房”改称“公共租赁住房”。“公租房”这一新词汇,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

  当年8月1日,北京正式出台《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公租房的城市。

  与限价房一样,公租房在国内几乎没有前车之鉴。

  北京公租房实施细则终于在2011年10月出台。公租房准入人群确定为三大类:保障房轮候家庭;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元以下,四口之家13万元以下,不但收入标准比限价房放宽,而且无申请年龄限制;在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的外地人。

  “可以说,当时是先把政策的架子搭起来。”邹劲松说,这个办法起到了把公租房推开的作用。从2009年的8000套公租房,两年后突破6万套。今年公租房已占到摇号保障房的60%。

  争论中的政策摸索

  “公租房的具体政策从2010年就制定了,为什么到2011年才出台?可以说,每条规定都是个凝聚共识的结果。”邹劲松说。在公租房政策制定中,曾有过不少争论。比如对外来人口申请公租房的准入标准,有的意见是在京稳定工作1年,也有意见是3年,还有5年的。最终大家认为,不应该一刀切设置一个门槛,还是让各区县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和对外来人口的需求来定。

  再比如,对于公租房租金,当时也有多个意见。有人认为,应该低租金,但这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问题,银行不愿贷款,社会单位不愿建设;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市场租金,但这面临着承租家庭租金负担问题。最终,北京在全国创新推出了市场定价,分档补贴的方式,公租房租金略低于市场租金,中低收入家庭承租可根据收入不同,政府给予不同补贴。解决了租金问题。

  今年1月中旬,首批海淀区家庭经公开摇号,入住远洋沁山水公租房小区。丁郭明大爷就是其中一员。

  2009年,丁大爷老两口随女儿军转迁入北京,老两口没收入,平时去街上卖贴膜,勉强维持生计,无奈一直寄居朋友家中。去年9月,作为限价房轮候家庭的丁大爷参加了公租房摇号。

  如今,丁大爷一家四口,丁大爷睡在沙发上,老伴则与女儿、外孙女睡床。虽然空间紧凑,但毕竟住进了自己的家,老人很满足。“除了感谢,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