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贵才: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协同创新平台
时间:2012-05-29 14:25:36  来源:城市化网 

9b6bc7108c0321f8171d6e99e29600cf.jpg

    首先我代表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对各位首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百忙中来参加研究院的成立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研究院做工作报告。

一、研究院基本情况
1、研究院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环境与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然而,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面临一系列困难,大部分企业步履维艰。

    从企业层面看:我国低碳环保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相对落后、企业利润低、融资困难,受国际竞争和市场双重挤压。

    从技术层面看:我国低碳环保领域由政府和高校为主建设了众多研究机构,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但成果转化率低。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仅节能领域就申请专利近6万项,专利成果产业化率不足4%。

    从资本层面看:国内大量闲置资金无投向,由于利润率低,对低碳环保行业普遍存观望态度。

    从市场层面看:耗能和污染大户往往是大型企业,由小企业去给大企业作节能环保工程,小马拉大车,利润空间严重缩水。

    在这种局面下,我国低碳环保产业如何走出困局,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建产、学、研、用与金融资本紧密融合的综合平台,是政府、企业、科研、高校、社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

2、研究院筹建工作情况

    2010年7月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院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滨州市召开了“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研讨会”,会议对我国低碳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综合实力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1年3月15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邀请国内融资平台、节能环保企业在济南召开了“低碳环保产业和城市发展促进基金建立与运行研讨会”,会议重点研讨了金融资本与低碳环保产业的高效对接机制。

    2011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院联合向中华环保联合会提交“关于筹建成立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的建议”。

    2011年7月1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院在北京召开组建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筹建工作会议。会议原则同意组建研究院,并成立了工作小组。

    2011年8月23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会议研究、并报宋健主席同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院基础上筹建成立中环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

    2011年10月2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研究、中财国发世纪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产业电子十一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国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基金会、江苏承煦照明电气有限公司、山东国源城市亮化工程有限公司、东营明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在青岛召开了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会议,会议选举产生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通过了研究院章程和建设规划,任命了研究院领导班子,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2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研究院工作会议,部署研究院2012年工作,决定召开中环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成立大会,并组建了大会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二、研究院职能定位、工作思路及目标
1、研究院职能定位

    研究院在筹建过程中认识到,壮大企业规模、显著提高创新价值是我国低碳环保产业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在目前产业现状下,要实现企业规模壮大、创新价值显著提高,必须走联合之路、走协同创新之路。

    研究院是在广泛联合研究机构、资本平台和企业群,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共同组建的绿色低碳协同创新平台,实施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运作模式,秉持“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开放式发展理念,团结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吸纳国内外有志于环境资源事业的单位和个人壮大研究院,合力推进环境资源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内外已有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集成与再创新,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创新价值;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以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和创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

2、研究院工作思路

    研究院总的工作思路是的“夯实基础、稳中求进”,具体要做到三个“突出”、二个“强化”。

    (1)突出联合 能否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企业群联合起来,并实现有机结合、利益扭合、市场融合关乎研究院的成败,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要务。

    (2)突出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的创新行为。协同创新的目的是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创新价值。研究院的建立本身就是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深入融合构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是国际上协同创新的典型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如何实现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实现多样化协作,是研究院贯彻始终的工作。

    (3)突出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是资金、技术、企业、人才聚集的载体,是低碳环保产业的聚集区,是协同创新的主战场,是研究院推进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应用的主阵地。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优势,增强示范基地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推进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4)强化制度建设 建院开始就必须建立运作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工作程序、信息传递、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决策机制、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和制度的建立,确保研究院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

    (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流的事业要靠一流的人才完成”的理念,遵循“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原则,采取多种体制并存的灵活用人机制,广泛吸纳国内外各类人才参与研究院建设。

3、研究院建设目标

    用3年到5年的时间,将研究院发展成为技术领域覆盖较为齐全、区域分布较为合理、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引领作用的绿色低碳协同创新平台,使研究院成为中国环境资源领域协同创新基地、技术聚集与转化基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示范基地。具体目标是:

    (1)探索建立适合中国低碳环保产业的研究院发展新模式在我国环境资源行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资金缺乏,节能环保技术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下,研究院只有走进困局,推进技术与企业、资本有机对接,才能引领企业走出困局,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探索建立一套适应研究院目标和任务的发展新模式。

    (2)广泛联合、不断壮大研究院综合实力 依托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在政府指导下,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广泛吸纳研究机构、金融资本平台、企业联合构建资本实力雄厚、产业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平台强大的资源对接优势,造就一批整体实力强的领军企业,提升中国低碳环保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推进一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院充分发挥平台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一批高水平、标准化的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拉动企业生产和产品应用,为协同创新注入内动力,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和行业标准化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树立一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形象,为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和塑造中国节能减排国际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研究院近期主要工作
1、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工程中心是研究院协同创新平台的基本单元。工程中心以一家或多家成员企业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技术和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工程化集成和再创新,拓宽技术应用领域、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交钥匙工程。

    工程中心的建立采取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研究院一期逐步建设五个工程中心。

    (1)温室气体减排工程中心 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联合东营发电、水泥、装备制造和油田等企业共同组建。主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资源化利用、封存技术研究和成套装备制造,大力推进产业化示范。

    (2)油区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工程中心 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主要开展油区污染源控制及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石油污染土壤和水体系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

    (3)生物质能源工程中心 利用国内外已有技术,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在油品研究方面的优势,联合国内相关企业共同组建。主要开展微藻柴油、地沟油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示范工程建设;对国际先进的(如芬兰)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适合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生物质供热成套技术。

    (4)地热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心 依托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主要开展地源热泵与建筑应用体系的系统技术集成、地热和中低温余热发电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

    (5)风光热系统集成工程中心 依托东南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上海法诺格风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储能、太阳能光伏企业共同建设,主要开展聚光太阳能技术开发、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关键设备制造和产业化等。

2、金融资本平台建设

    由中小企业金融资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与研究院共同组建“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主要从事投融资、产权交易、技术创新及技术引进等业务的评估和咨询。

    中小企业金融资本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设立“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基金”。一期启动1亿元投资资金和10亿元信用授信担保额度。重点支持黄蓝两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科技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发展、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等。

    投资资金主要用于:以享有成果权益方式投资技术集成和再创新工程;以享有股权方式、依托研究院成员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研究院成果产业化;以享有固定资产所有权方式,推进研究院示范工程建设。

    信用授信担保额度主要用于:为研究院成员企业和研究院示范工程建设提供无抵押融资担保。

3、示范基地建设

    在东营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研究院一期规划建设三个示范基地。

    (1)牛庄低碳生态示范城镇基地建设 示范区位于东营市牛庄镇,示范区由四个社区和低碳生态工业产业园组成,一期规划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该项目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类新技术,建立节能环保生态小城镇样板工程,实现整体能源管理。

    (2)原油污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石油污染现状,研究石油污染物的生态毒理作用机制,筛选出数种具有较高生物量的目标耐盐植物和菌株,构建植物-微生物修复体系,建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石油污染修复示范区。

    (3)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建设 充分发挥研究院平台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聚集优势,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环境资源高技术产业示范园,推动产业聚集和集群化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