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韶山站5月25日讯 (通讯员 左媛媛) 5月25日,来自广州番禺的陈先生与好友驱车到韶山游玩,时隔五年,焕然一新的韶山让他感慨连连。小车从韶山高速公路驶入韶山大道,途径韶山城区,两旁青山依旧,绿树红花,一路畅通无阻。尽管这里商贸繁华,但街道整齐、环境优美,阳光下的城市显得格外清澈透亮,仿佛空气里没有一丝杂物,令人感觉十分舒爽。
在青山绿水之间,采用低碳、节能的手法修建起项目基地,实现“城乡一体”与生态建设共举的发展模式;群众身居其间,不仅安居,而且乐业——这是韶山市清溪镇为绿色低碳小镇勾勒的发展蓝图。为此,该镇以“平安、活力、生态、文明、幸福清溪”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积极打造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宜居、宜商、宜游的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我们一起行动,打造“城市绿脉”
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用地集约性、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公共服务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自2011年开展“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示范镇”创建工作以来,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多次进行研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清溪镇成立专门机构,绿色低碳理念和创建工作已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的共识。提出了民房建改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开发集约化的“五化”规划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在充分征求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拟定清溪镇三年近期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规划,并确定了今年绿色低碳项目建设目标。
完善基础建设、构建“城市绿心”
“用7000万元启动并完成污水二厂的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天,新建排污管道38.6公里;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了韶山市笑天狮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小型农村垃圾中转站11个,垃圾池116个,保洁覆盖面达100%;完成427户集中饮用水工程,户用生活污水处理池360个……”近年来,为了营造“城在林中、绿在窗前、美在清溪”的迷人风景,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旅游城镇,该镇抢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蓝天、碧水、绿地”工程,构建了以水网、林网、路网为一体的城乡生态系统,“十一五”期间累计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约4个多亿。
为了实现“水、林、路”三网建设,让生态湿地呈现,目前,11条道路相继建成,多功能广场已经投入使用,电力、电信、广电、燃气、供水等系统逐步完善。于此同时韶山永泉科技园区的工业、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主导产业,为小城镇建设带来蓬勃生机,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6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文化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角,文艺馆、韶山城市影院、综合文化站、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来自清溪镇火车站社区61岁的庞阿姨每晚7时都会准时来到社区火车站广场,和10多位熟识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春季健身活动中去。音乐、舞步、笑脸,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乐的味道……
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城市绿洲”
“老人家,请问您觉得我镇当前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当前韶山市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上午9时,韶山市清溪镇副镇长汤勇和几位联点干部早已在镇上走街串户,耐心征询群众意见,认真填写入户走访记录表。“平时是坐在办公室或者是下村去被动了解情况,现在就不同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工作变得更主动了。”一位镇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大走访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接地听取群众心声,工作的开展也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这是该镇开展的“听真心话、办具体事,深入群众大走访”活动,也是他们推进群众工作常态化,主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韶山清溪镇坚持从矛盾化解入手创新社会管理,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干部下访为群众家访,变群众家访为息诉罢访,让群众切实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了让家园变得更加洁美,清溪镇实行了垃圾分类“五步走”,通过分、收、烧、肥、埋的垃圾分类收集机制,打造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
“定位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能提升功”这是前不久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专家考评组对该镇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打造绿色低碳城镇,建设宜商宜居新城镇是我们建设主席家乡、实现‘两个率先’的需要,是我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契机!”清溪镇党委书记曾品德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作为全国重点镇、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南省城乡统筹示范镇、湖南省生态乡镇、湖南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湘潭市“两型城镇”示范镇,清溪人民坚信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一曲“争创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的交响正在激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