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经济高速增长,如果客观地看,可能我们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何通过合理的、可行的、经济可承受的技术手段(即经济适用技术),保证在城市化进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索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尽可能保证我们的环境是可再生、可持续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基于这种理念,我们要改变一些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比如规划,一个摊大饼式的规划模式,在今后城市化进程中,是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模式?
其实有很多像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将带来交通的压力,比如北京很明显,三、四环以内的工作圈与生活圈分得过于明显,白天大家工作往三环涌,下班则往三环以外分流,每天延续这样的交通模式,实际上是不符合绿色规划的理念要求的。这可供专业人士、相关部门探讨。在行为模式上,清华大学有一个关于建筑能耗尤其空调能耗的调研,搞了约三年了,对比欧洲、美国,发现我们的单位建筑能耗比美国低,原因是美国人的需求要比中国人大,他们的采暖不分季节,供暖全年365天都可以用。以中国人口规模、经济状况、资源条件,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是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