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绵阳紫荆民族中学程晓媞校长介绍,学校原为绵阳民族初级中学,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234平方米,在校学生360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教学楼严重受损。地震发生后,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紧急援助200万元港币,并争取特区政府补助200万港币,加上绵阳市政府投入重建资金256万元人民币,在原址应急建设教学楼2937.1平方米,于2010年3月底投入使用,更名为绵阳紫荆民族中学。
2011年1月,相邻的四川绵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因发展需要已实施搬迁,使民族中学借用的绵阳师范学院西校区运动场和浴室等教学和生活设施丧失,加之原校园狭小,学校教育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师生和家长迫切要求异址迁建。
据绵阳市教体局姚定副局长介绍,绵阳市相关部门与香港教联会代表充分沟通后,规划选址在科教创业园区新建标准化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总建筑面积15434.22平方米,可满足18个班、900人的办学需求。
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于2011年10月17日暂时搬入租用的灵创科技电子学校,教学活动未受影响。由于原空置的教学楼临近一处施工基坑,加之当地雨情不断,已发生严重倾斜,危及人员安全,因此在5月19日晚实施了拆除。
新校区的建设已于2012年2月底正式动工修建,预期将在201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本报香港5月21日电(记者尹世昌)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支援四川重建小组组长麦齐光5月21日向本报表示,特区政府拨款援建的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与当地城区的其他发展项目出现征地、用地不协调问题,特区政府正与四川方面商讨处理办法,包括考虑要求收回由政府捐出的200万港币。
援建负责方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教育机构有限公司(教联会),在去年11月29日与绵阳市达成备忘录,同意了紫荆民族中学的搬迁规划。
据教联会主席黄均瑜介绍,同意搬迁的原因是在收到搬迁计划,并征询了校长和老师的意见后,认为搬迁对学生有利,“我们援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既然新校区条件不错,我们就同意了。”
教联会同时表示,由于有香港特区政府的200万港币投入,希望绵阳市能与香港特区政府很好地沟通、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