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本市日均出行总量将达到5400万至5900万人次,平均出行距离增加至11公里,机动车出行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很难在短期内减缓,中心城区路网承载的压力仍然大。昨日,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做客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时坦言,未来交通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本市正在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争取5年内打造“公交城市”,使本市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乘客通勤平均时间小于1小时。而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北京市民通勤时间目前是全国最长,平均为1.32个小时。
三条地铁线2分钟一趟
刘小明透露,轨道交通仍然是未来几年建设重点,尤其是中心城线网密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本市在建的轨道线路包括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9号线北段等9条线。其中,6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南段、9号线北段、10号线二期将于今年年底前开通试运营。
随着新线的建设,老线也将升级,老旧车辆将分批次更新。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高峰发车间隔将缩至2分钟,中心城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最小发车间隔为2至2.5分钟。到2015年,五环路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到0.5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车站,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控制在100%左右。
今年调整优化97条公交线
市交通委计划从今年起用3至4年时间,围绕新开轨道交通线路,新建综合交通枢纽、场站,新建BRT线路和公交专用道,新建道路和新建小区等,优化地面公交线网。
刘小明透露,此次优化整体上分成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2年至2013年):重点是扩大地面公交覆盖,加密区域内公交支线,布设一批公交快线,结合轨道交通线路合理调配线路高峰、平峰运力;第二阶段(2014年至2015年):重点是结合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步加密,整合削减重复地面公交普线,完善公交快线和支线,优化运营组织。“这意味着,到2015年,本市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公交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地面公交平均运营速度达到18公里/小时,专用道达到22公里/小时;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乘客通勤平均出行时间不大于60分钟;高峰时段地面公交平均满载率在70%左右。”
就今年而言,本市储备了可优化调整的地面公交线路97条。比如,配合阜石路BRT4开通,储备撤销线路3条、调整线路2条;结合宋家庄、四惠等综合交通枢纽启用,储备缩短线路5条、分段运营线路2条;围绕居住社区,储备新开支线14条,其中与轨道交通接驳的支线9条,远郊区县小区连接进城线路的支线3条等,可方便近35个小区居民换乘地铁。
东直门枢纽有望办理值机
枢纽数量将在“十二五”期间突飞猛进。按规划,本市将优化调整公路主枢纽布局,沿西北、东南、西南三个主要交通走廊将枢纽外迁至四环外,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有机结合,重点推进望京、通州、房山、亦庄、新机场等客货运枢纽项目建设;重点建设苹果园、北苑北、望京西等10个客运枢纽;鼓励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建设小营、四惠、靛厂等8处电动车充换电站和一批加气站;规划建设木樨园、方庄、右安门、和平里等多处立体停车场,提高现有场站停车能力;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设停车位2.1万个;完善郊区客运场站建设,新建五级客运站80个。
另外,前往首都机场的市民有望在东直门枢纽办理行李托运、机位预订、登机牌等值机手续。未来5年,首都机场的东直门枢纽城市值机系统、京密高速、机场二高速西延等项目将启动建设,本市还将制定实施新机场区域交通综合发展规划和设施建设计划。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也将初见端倪。到2015年,本市将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车以上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辐射和覆盖全市主要城镇、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的网络。按计划,今年年底前,本市将先建设500个站点、投放2万辆公租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