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超越“青年节”,打量理想的质地
时间:2012-05-04 09:31:52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佘宗明  

    靠着瞬间的码头,还是大时代的户口?理想船只,又该停留在哪个渡口?凡此种种,并非无谓的抒情,不过是当下青年普遍的心灵“觅渡”。

    又到“五四”,节日的节点性符号,总能催醒人们应景式的意绪:譬如,在5月4日,舆论咏叹的基调,不外乎是对青年“赞朝气”、“扬风貌”。这无可厚非,新生与活力,从来都是“青年”的拼图上至关重要的切片。青年之舟,从来都载动着社会希冀。可当上扬的青年风貌,跟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汇流,总会混杂些繁复的气质。

    或许,高房价高CPI勾勒出的生活图景,会掩埋田园牧歌式情怀;或许,在技术理性大旗高举的今天,某些浪漫的情调难以寻迹;或许,僵化的低流动体制,会窄化梦想实现的通道……但附生在青年身上的标记,依旧多是“个性张扬”、“敢于冲破陋俗”等等。无可否认,凛冽现实,有时会抖落青年的个体信仰,会让他们搁置曾经的人格标签。在近日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就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论断,只是粗线条的概括,未免有偏颇之虞,但大致契合了实际情形:部分青年,包括大学生在内,陷入功利化的泥沼,将市侩式世俗视作“准生存策略”,将“戴上面具”当成自己的羽翼。在“奔向体制内”的赛跑中,他们争先恐后;在庸常交往中,他们把“利己”打造成护身利器……

    这般症候,依附于教育的乱象之上,也与时代性浮躁紧密关联。面对“世故”“利己”的质疑,青年自身不应转身无视。被贴上“利己主义”的标记,说明青年一代仍存欠缺——理想的剥落,价值的畸变,侵蚀着某些人的心性。在颓靡的洪流面前,他们放弃了理想主义的执念,选择了与世俗合流,以至于堕落。

    幸免于“现实浊流”的裹挟,的确很难。在一个不完美的时代,对善的恪守,总会遭遇“现实”这道坎的阻隔。可与其诅咒幽暗,不如点亮灯火。在遇挫中抱怨“现实残酷”,感慨“亚历山大”,不如拾起向上的心态,纵使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也留着些“这点痛,算什么”的执拗;就算丛林法则在周遭弥散,仍把“积极公民”的风貌挂在心间。

    “失梦一代”,本就不该是青年的形象标签。培育梦的土壤再怎么贫瘠,也应义无反顾地将梦想的种子植下,让它慢慢发芽。挥洒热血、奋发向前,就是给社会渐进式嬗变添砖加瓦。社会进路,终究要落脚于青年的奋进。在“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的先贤寄语中,青年一代没理由退却,在理想的空壳里怨艾,而应勇于担当,承接起“助推社会进步”的期望。做称职的公民,做有梦的青年,让理想变得丰满,让未来变得可期,才是对时代之问的最好回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