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调查显示,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半年前一项《来沪人员社会融合和居留意愿情况专题调查》就显示:96.3%的来沪人员表示喜欢上海,大部分人表示愿意融入上海,并认为上海愿意接受他们。来沪人员在沪生活幸福感整体较高。打工者说,上海留得住人,在上海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是切身的感受——有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今天在上海,非上海户籍的一二年级小学生已经超过了一半,其中多数是打工者随迁子女;今天有50万农民工子弟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在公立学校就读的超过七成。这意味着每一个上海户籍的一二年级小学生,几乎都有一个非上海户籍的“同桌”。除了来沪人员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上海还打通了中高职教育,鼓励这些随迁子女学习技能和本领,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家的感觉”还要自于上海对打工者的接纳,在努力营造“全国的上海”。这些年,上海采取一系列措施,各地来沪企业与本地企业一律平等,投资政策、评奖评先进“不分内外”;打工者纳入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工会的职工权益保护向打工者开放;人才流动不受地域、户籍等限制;甚至街道居委内居民自发成立的自治组织中,也有打工者的身影。“同城待遇”已不只是构想和期待,而正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上海成为打工者最期望就业城市,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在上海工作发展机遇好。相比于其它一些城市,上海的工资待遇优势并不明显。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许多打工者并不是因为看中上海工资待遇高才选择这座城市。打工者的选择说明了一个具有趋势意的情形:单纯薪资的高低已不再是新生代打工者所最为看重的工作条件,与父辈不同,他们不仅看重自己的打工环境,还很注重福利待遇、精神生活和发展前景。他们更看重发展空间。
打工者首选上海作为就业城市,又如他们在给上海打分,在考评上海。城市的生命在于开放,城市的亲和力怎样、包容度如何,乃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离不开打工者,打工者的生存状态如何,也如一面镜子,可以从某个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实现了城市和打工者的和谐相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城市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从这个意义讲,上海成打工者最期望就业城市,恰也正是自身生机活力的的反映,更展示了上海灿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