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需要高铁
时间:2012-04-28 10:04: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自温州“7·23”动车事故后,高铁与投资过度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联系并不恰当,高铁投资是否过度,取决于高铁的投资效率、使用效率与带动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效率。就目前的中国发展阶段而言,需要大力发展高铁。

  铁路建设与工业化时代的大客流大物流密切相关,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掀起铁路建设高潮,南北战争前夕奠定3万多英里坚实基础;从1860年(30600英里)到1910年(351767英里)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总里程增加11倍多;到1928年,达到了美国铁路总里程的历史最高潮,美国铁路总里程接近70万公里(429883英里);之后,大量线路被拆除和封闭。

  中国晚于美国40年开始修铁路,修得不晚,效率不敢恭维。1949年前后,中国铁路里程是2.18万公里,人口4亿多;从1949年到2002年,增长了5万公里,而人口增长了6亿以上;从2003年到2010年,7年时间增长约2万公里,人口达到13亿左右,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快的时间。目前的总里程数,美国2007年时为226427公里,中国2010年时为91000公里。按照中国铁路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

  中国建设铁路速度之慢,说明这绝不是一个流通频繁的大工业与商业社会,并不怎么需要便捷的大运输量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铁路建设迟缓又将中国钉死在小农经济、区域经济的轨道上不能自拔。完整的交通网络并不天然形成统一大市场,但没有交通网络一定无法形成统一大市场。

  在建设高速铁路网之前,中国先行建设高速公路网。未成为轨道上的国家先成为轮子上的国家,成为环境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难以为继,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09年中国高达1360多万辆的销量,需要2000多万吨的原油进口。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研究指出,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是“金砖国家”中供过于求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3250万辆,6000多万吨的原油从何而来?中国的空气质量、能源瓶颈如何解决?任何一个人口、资源压力巨大的国家,很难想象日常出行交通工具主要利用乘坐效率极低的私家车。此起彼伏的环境灾难早已向我们发出警告,江豚死亡、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沿海漂浮的油污触目惊心,暴发户式的奢侈甚或方式必然产生灾难。有人会提出新能源车,在技术成熟、制造新能源的污染解决之后再唱高调不迟。而铁路,是相同工作量下耗能最少的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能够带来城市集聚效应,国际上城市集群基本上依托轨道交通产生。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没有轨道交通难以建成。中国此轮经济转型,与投资重心的西移、劳动力的回归以及城市群集中在一起。武广高铁开通后,广东物流、人流与湖南、湖北的交集已成为重要经济现象。

  一旦中国高铁线路建成,传统线路将释放出庞大的物流运输能力,客流与物流两大瓶颈得到根本缓解。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铁路运煤量达75%,矿石量达66%,钢铁量达62%,粮食量达56%。经过多次提速,铁运效率有所上升,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资料显示,全社会需要铁路装运的物资日均保持在28万车,而每天实际只能装运约11万车,60%以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内的铁路,可以通过国际铁路形成海运、管道之外的另一张庞大的运输网络。不能忽视的是,只有在高铁技术上,我国拥有一定优势,而在其他交通领域,只能任由他人卡住咽喉。

  高铁在目前还可以取代房地产拉动基础建设。以钢铁为例,预计每2亿元高铁投资能拉动钢材需求1万吨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新线投产总规模将达3万公里,安排铁路投资2.8万亿元,预计拉动钢材需求1.4亿吨左右。当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时,高铁拉动基础产业的作用由此突显。

  高铁存在的弊端是管理的落后,信号系统的落后,内部的腐败、难以吸纳民资的封闭运作体系以及非市场化的低效等。铁道部门的高负债率让人忧心忡忡,这实际上会成为平摊到每个国民头上的整体负债。我们有理由要求铁道部放开非核心部门的运营,公开账务最大限度地接受国民监督。

  笔者某次乘坐高铁,漂亮年轻的服务员大声谈论家人对她拿回家的饮料、纸巾不满意,堂而皇之地把高铁当作了自家的后勤部门,而高铁售票中存在的猫腻屡遭诟病。如果有关部门以这样的水平管理,那就不是要不要建高铁的问题,而是高铁彻底反腐的问题,以监管分离,让运作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减少寻租空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