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旅游经济需要走出依赖门票的低端
时间:2012-04-27 09:59: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五一小长假临近,原准备借外出旅游放松身心的人迎来了一个坏消息:今年是景区票价调整的“解禁期”,至今有20多个知名景区门票已经或即将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种种迹象显示,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狂潮已经势不可挡。

    “解禁期”云云,缘于发改委2007年的一个通知,当时各大景区门票价格疯涨,民众怨声载道,发改委于是对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期限及幅度提出限定,要求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调整门票价格应在调价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布,同一个门票价格上调的频率不得低于三年,调价幅度应控制在15%到35%之内。2009年,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在对这一规定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时,还表示:“目前不少景点门票的价格已经不低了,所以我们希望门票价格保持稳定,并逐步能有所降低。”

    发改委当年的通知是否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暂且不去讨论,有一点肯定是清楚的,自2007年之后,各大景区门票价格不但未曾在“已经不低”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并“逐步能有所降低”,而且不降反涨,明显违背发改委对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的认知。

    发改委的官员认为不少景点的门票的价格较高应该不是凿空之论,媒体列出一份对比的表格称,中国景区票价普遍超过国外,如湖南的张家界是法国的卢浮宫票价的三倍。就因为票价畸高,在出门旅游者那里,一张小小的门票越来越沉重了,据最新的统计,景区门票的花费超过了交通,超过了旅游支出的20%以上,一跃成为国内游客的最大开支。虽然从理论上说游客可以用脚投票,但在名山大川几乎全被圈禁、无不设岗收费的现状里,除非你选择“宅”在家中,否则就难逃被“宰”的命运。以此与国外公园和自然景观基本不收费、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仅象征性收费的做法对照,又叫人情何以堪?

    毫无疑问,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历史形成的人文景观,都是全民所有,属于公共资源,但当畸高的门票将“全民”中的部分群体挡在景区门外时,不能不使人困惑乃至愤懑:如果各大景区的涨价冲动始终无法被遏制,长此以往,穷人是否会失去原本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参观游览的权利?

    然而,困惑也好,愤懑也罢,在“说涨就涨”的豪气面前又太虚弱了一点。几年来,关于景区涨价的理由,无非是“运营成本提高”、“门票收入主要用于保护”等说辞而已,但所谓运营成本,既然公众从未看到过账本,高低的依据又在哪里?所谓提高门票收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更不值一驳,湖南省物价局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张家界武陵源158元的门票收入中,直接用于资源保护的仅8元而已。不仅涨价理由只是敷衍,价格听证全属过场也早为媒体所披露,但这却不妨碍坐地涨价成为一个公众无法不接受的事实!

    发改委限价令管不住景区的涨价,任何一个智识正常者都可以预料,其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的定价权主要在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在景区的管理上又普遍实行着承包制,在此种模式之下,地方政府和承包人是一对利益共同体。要遏制景区疯狂逐利的冲动,使之重回公共资源的属性,就必须对这一模式作出反省。景区并非不能市场化运作,但经营者只是受委托管理,政府需要严守公共资源看守者的本分,对经营者权力进行约束,严格限制其赢利水平,而不能为了地方财政放任经营者对公众资源的拼命榨取。

    当门票支出成为游客支出之最大头时,这意味着对各大景区来说,患上门票依赖症已不可避免,这种依赖性和机场对机场建设费的期待别无二致,尽管景区和机场可以保证因此而获得可观的收入,但却会抑制其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动力。游客们一面被迫接受畸高门票的盘剥,一面还得忍耐各大景区低劣的服务,这难道不是一种必然?

    从专业的角度,过度依赖景区门票收入的旅游经济十分低端,这标志着除了“山大王”式的设岗收费,景区拿不出更多有吸引力的产品来诱使游客慷慨解囊。什么时候,看似风生水起的中国旅游经济能变得稍稍高端一些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