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怎样荒诞的一个场景,四家媒体轮番追问深圳公车的数量,当事官员却真的可以左躲右闪,身形灵活,表情木然。
4月24日,深圳市政府组织绿色出行主题新闻发布会。本来不算发布会主题的公车数量,却因为官员的几次躲闪,抢镜成功。现在来看媒体报道中描述的追问场景,画面感依然极强:先是政府抛出话题,绿色出行公务车要做表率,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记者顺杆爬地多问一句,那公车数量究竟有多少呢?
一问,我躲;再问,我再躲。引来四家媒体记者的轮番追问,其间官员对问题的扭捏与躲闪,应该说成了主因。四次发问与四次避而不谈,抛开毫无有效信息的前三次“A推给B,B转给C”,在躲无可躲之后,深圳市交委副主任于宝明先生的一段话,竟也极尽波折之能事:需要先定义什么是公车,需要确定统一的统计口径,到底是多复杂的一个事儿?公布个公车数字,真的很难吗?(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三公消费,公车改革,据说都在稳步推进,但再“稳步”的改革,连一个最简单、最初级的数字都统计不出来,或者统计出来却不愿意公开,实在说不过去,也太不应该!一切痛心疾首的承诺,在拒不公开的瞬间被完爆,露出拖延时间的那点小九九,让人有置身剧场的观影效果——— 连个数字都没有,人们真的可以信赖那据说“动真格”的改革诚意吗?
2011年4月,北京市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就这么两个数字,其实还远未到达公众可以据此监督的程度,竟已然荣膺“全国首次”。怎能不让人感到辛酸——— 纳税人酸,相应的,公务员可能会是美吧。大到整个中国,小到一个城市,公务车的数量竟可以就这样长期秘而不宣,这背后得是“多好的人民”?
也是在2011年,有内地报道显示,与深圳仅一河之隔的香港,一座拥有700万人口的城市,政府用车仅有6343辆,其中还包括垃圾车、警车、救护车等,竟能满足17万公务人员的出行需求。而就在河对岸,深圳连怎么确定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都含糊其辞。真不忍细说,因为“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那副“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的尊容,令人愤怒。(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昨日南都报道还原出的这一场景,在互联网上引来围观,众多网友争相竞猜,究竟有多少辆呢?十几万,二十几万,各有各的道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的公务车大约在三万辆左右。这或许也是不公开的副作用之一,因为信息的不公开,为揣测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在模糊中深化人们对腐败的印象。深圳乃至全国,各级政府真的宁愿背负如此模棱的恶名,而咬紧牙关不松口?何苦来哉?
坦承地公开数字,或者说尽快确定标准,统计出数字,并第一时间公开,不仅是为了争取主动,而且是所有公车改革(包括三公消费)步骤最初始的大前提。给出数字,进而细化预算与决算的把关,进而提供所有的公车信息,让公众有监督的可能与渠道……而在说出公车数字之前,所有的设想都毫无操作可能。
因缘际会,深圳公车数量被作为标本单独揪了出来,那就不妨以其为突破口:公车数字一天不公布,公众的围观就一日不退场。让我们就这么一遍遍、念念不忘、不停不歇地问下去:深圳公车,到底有多少辆?全国公车,又到底有多少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