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府“救市”力挽狂澜
时间:2009-10-29 09:24:31  来源:大河报  

房产新政”适时出台

去年10月24日,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新闻 博客)稍稍松了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字,“救房地产,就是救中国的经济。”没有让潘石屹失望,“解放军”终于姗姗而来。各地方政府开始大举救市大旗,中央政府也抛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与此同时,房地产信贷的利好政策也款款而来。

2008年10月2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晚间,中央政府“三箭齐发”,出台多项与房地产有关的系列新政。此举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支持扩大内需,提高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降低交易税费。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放松信贷对购房者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来自相关政府部门、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普遍认为,“三箭齐发”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提振目前低迷的市场信心,缓解观望情绪。

据统计,2008年2~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别为3.6%、0.3%、4.0%、6.5%、6.9%、10.8%和14.9%。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低迷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市场成交的低迷使房地产业新开工、竣工和施工面积增幅均大幅下降,对上下游产业的波及也逐渐显现。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造成各地土地市场成交低迷,使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地方救市不再羞答

其实往前回溯,2008年9月27日才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更值得铭记的一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地方政府在这一天正式打响了“救市”第一枪。当日,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意见》,被简称为“20条”。

其实自5月份开始,沈阳、长沙等地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出台一些暖市政策。

不过南京市的“20条”在总结了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更加臻于成熟,兼顾供求各环节,被市场一致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系统全面的“救市”政策。随后局面一发而不可收拾,杭州、上海、重庆、北京等救市政策相继出炉。

而11月5日国务院的十项救市政策和11月10日的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部署,再次把房地产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提到前台,并主要侧重于保障性住房

就是在降声一片的形势和救与不救的争论之中,中央的楼市新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为地方政府救市指明了方向。

河南省出台的救市政策规定:各商业银行可对首套商品房购买者实行最优惠利率;凡是购买首套经适房的,将免除房地产交易契税;购买首套普通商品房可按一定比例减免房地产交易契税;今后购买首套自住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房款比例由目前的30%调减为20%;最高贷款额度根据各市房价情况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延长到20年至30年;对于住房公积金,只要交付人购买住房不出省,就可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

随后,各省辖市“救市”政策先后出台。4月28日,郑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购房者购房、开发商建房及市场监管3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内容共有12条,包括放宽政策性住房上市交易限制,鼓励贫困家庭购买商品房住房货币化补贴一次性发放,普通商品房折价20%,可转为限价房销售,适当调整套型结构比例,建立廉租住房产权共有制度,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支持开发商合理融资需求,延缓收取企业相关政府性基金,开发商拿地建房可提前报建,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等,支持房地产业发展。

“房产新政”救命稻草

“房产新政”的实施加快了楼市的复苏,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楼市迎来了久违的“小阳春”行情,并在改善型需求和投资型需求的推动下迅速进入“盛夏”。

从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9月全国房地产行业数据来看,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4.8%,住宅销售面积5.3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6.4%。前三季度郑州商品房销售面积808.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量为682.58万平方米,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