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民工取个怎样的名字才拉风?
时间:2012-04-13 16:10:51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邓海建 

  “农民工”这一称谓或将成为历史,今后,将称他们为“异地务工人员”。昨日,在广东省政协召开的“双转移”监督视察工作动员会上,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在汇报文件中首次正式用到“异地务工人员”提法,并透露今年全省将从异地务工人员中招录3317名基层公务员。

  人在江湖漂,哪能没个拉风的名号?何况中国古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农民工这称呼究竟是褒是贬,不在于专家的生花妙笔与 灿莲之舌,而在于其扎扎实实的生存语境。这些年,呼吁删改“农民工”称谓的声音很多,譬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表示,“农民工”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 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迟福林委员也表示,应早日让“农民工”这一称呼成为历史。

  改名当然是种善意。叫起来顺口,听起来温情。但农民工自己真的很介意这个名字吗?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说,“如果待遇不平等,叫什么名称都 不是滋味,改变名称的时候更要想到实现‘农民工’的平等待遇”;胡小燕代表说得更直白,“对我个人而言的话,我觉得农民工的称呼只是个代名词,叫什么并不 重要,最重要的时同工同酬,福利待遇能够得到实惠就行了”。改名有改名的道理,但权利福利也许比身上的ID更富有价值评判色彩。譬如教师职业,虽“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样的纠结,恰恰是名不副实的尴尬。实践而言,很多地方都给农民工改过名字,比如东莞的农民工曾称为 “新莞人”、深圳的农民工曾被成为“来深建设者”等,尽管心理认同感有所增强,但就农民工的处境与地位来看,似乎并没有多少明显裨益。

  客观而言,“农民工”这个称呼,确实凸显着城乡壁垒、户籍鸿沟的意味,但此类骨子里的问题,并不是更名就可以一劳永逸。你给他更名为“幸福”, 也不见得幸福指数就蹭蹭上蹿;你叫他“上帝工”,也不见得城市就真的拿奉献青春奉献爱的民工兄弟当上帝。如果只是希图以改名的方式来调整群体间的权利与福 利落差,那么,这种掩耳盗铃的游戏顶多也只有字面上的意义。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半,但平权的制度、公正的福利,尚未跟得上这样的进程。

  可以肯定的是,最近几年农民工地位的提升,除了制度体制的发力之外,与劳动力红利的终结、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有着根本关联。有人说,我们关注改 名,农民工关注欠薪——此间的疏离与断裂,不只是一个“尊严”的问题。农民工取个怎样的名字才拉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远在称号之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