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已表现得十分严峻,尤其在农村。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老龄化与健康”,口号是“健康有益长寿”。借此之机,笔者认为,全国人民都应该认真关注一下农民老龄化和老年农民健康与长寿的问题。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占总人口数的9.1%,而到了205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卫生部的官员说,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每100个人中就有14位60岁以上老年人,老龄化人口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年底前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确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在关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老年人口的分布并不平衡。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就业,目前农村大量存在村庄空壳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已大幅度超过城市。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为48.73%,农村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占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足50%。有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地方农业一线的劳动者平均年龄甚至达到57岁的高龄了。另外,子女均在城镇打工的留守老人达4000多万人。 在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分配上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养老保障,一个是健康医疗的问题。目前,老年农民大多已经得到了国家新农保和新农合制度的保障,但保障水平仍然比较低。以新农保为例,2009年12月,首批新农保试点启动,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总参保人数达到3.64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1.03亿人。但是,我们知道,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水平是比较低的,最低55元起(有些地方加上地方配套要高一些)。另外,新农保政策规定,农村60岁以上老人享受每月的养老金是有条件的,需要其子女都各自参加一种形式的保险,包括社会保险或新农保。这又大大降低了新农保对老年农民养老保障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曾为城市、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老年农民曾在农业第一线辛劳几十年,在城市的老人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大多仍然在服务于农业生产。现在是城市有能力回报农村,反哺农业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国家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让老年农民与老年市民享受到同等的养老保障,将善莫大焉。因为,这一方面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另外,也必将大大提升“三农”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到农村从事农业。 人口老龄化当然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农业人口老龄化也并非中国的独有难题。比如,比中国早发展很多年的日本和韩国至今都经历着“三农”问题的困扰。据统计,韩国农村人口中,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30%,老龄化程度是韩国平均水平的3倍。政府计划投入上千亿美元的农业振兴资金,力图使农业起死回生。日本的情况也类似,目前仅有约300万农户,比1950年减少近一半,农业就业人口中,65岁以上的约占50%,造成了粮食自给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6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农产品消费大量依赖从中国和美国进口。 日本和韩国的前车之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可尝试的雷区。道理很简单,因为日韩农产品可以依赖进口,而中国如此必定走进死胡同。在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经验,更要懂得汲取别人的教训,才能体现东方大国的历史智慧和后发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确保老年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尊可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