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多个部委以及地方省市领导、联合国及多国代表、国内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聚集上海“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共同研究探讨相关问题。
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2011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但上海也出现了先富先老、外来人口、环境能源等问题。例如土地问题,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上海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距。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明显滞后,不仅结构上低于多数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同时城镇化的质量也亟待提高。”推进城镇化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要城乡规划发展要求一体化。第二,要实现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一体化。第三,要实现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必须要控制开发强度。”开发强度是指一个区域当中城市建设的空间比重,包括城市建筑区、工矿区、交通用地等,开发强度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36%,城市空间6万平方公里,开发强度3.2%。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49.9%,城市空间8.7万平方公里,开发强度3.6%。同期开发强度,德国13%,荷兰12%,日本8.3%。
农村农民问题是焦点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焦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都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但在我国农民工进城落户,各种矛盾纠集,长期困扰着各级政府。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以参考,比如泰国曼谷有300万农民工,曼谷农政委员会将民工分成两类,来赚钱后回家盖房的,或是想成为曼谷人的。于是规定,想赚钱回家的,就到劳动局报到上工伤保险。想成为曼谷人,就要交纳各种税费8年,之后政府认可。“给了人自由充分的选择,同时给了社会、给了政府一个过渡的机会。”
引起专家学者注意的是,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农村的凋敝,农业的衰败和农民的被边缘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利润往城市流动不可避免,而怎么保证农业不衰退,是一个非常尖锐的命题。杨伟民表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把更多的资源去支持农民、农村的发展,这个事不能倒过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