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要闻 > 忧虑城市化
忧虑城市化
时间:2012-04-03 08:56: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玉海 黄赟  
2011年底,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聚集在城市的人口超过了散居在农村的人口。相应的,中国治理的路径亦将产生变革——城市中国将彻底改变中国原来农村国家、农民国家的概念。

  但现实中的中国,却每天为“城市病”所困扰,中国亟须进行一种新的城市的发展道路的思考。

  3月中旬,在《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经济地理”版创办2周年之际,本报邀请城市决策者、研究者、投资者等各界人士共同研讨,以期凝聚对城市的新共识。

  城市化:问题不少

  对于中国当前正在高速进行的城市化,与会专家均表示,“面临的问题不少,任务很重。”

  现实让常东坡感到困惑。在广西玉林市挂职市长助理期间,这位城市规划学博士发现,在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正快速推进,但一些城市或者没有城市规划、或者规划流于形式化。

  与此同时,拆迁纠纷此起彼伏,“城中村”问题越来越令城市决策者头疼。此外,原居民问题、新进人口问题和流动人口问题,无一不是棘手之事。

  让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忧虑的则是大城市的交通,如北京,交通整治近二十年,专业人士想了很多办法,但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堵。

  让周干峙感到忧虑的另一个现象,是城市规模的集聚扩大与密度的骤升,它带来的后果之一是空气质量恶化。

  在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教授施祖麟看来,诸多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中国人口太多,发展太快、发展太集中——太集中的原因是不平衡,都在北上广。”施祖麟说。

  城市研究者、《大国诸城》作者罗天昊也认可这一观点,“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雷同。”罗天昊。

  罗天昊这几年走访了中国很多的城市,他发现很多城市发展战略都是以新兴产业为起点,发展高端产业、发展工业。

  罗天昊认为这并不可取,“实际中国富有经济活力的地方都是做传统产业的地区,而所谓高端产业都是国家扶持的,效益很低。”

  规划的不合理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病因”。“当前城市新区规划有个误区,政府前期不做市场调研和城市定位研究而是直接委托给设计院。”深圳王牌城市研究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说,“实际上设计院是根本做不好的。”

  新方向:产城融合

  行进中的城市化何去何从?

  罗天昊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路径应是非常多元的——既有沿海大城市、有资源型城市,还有古都型城市。

  周干峙则认为,解决城市问题,不仅要有创新的观念,还要联系实际,解决具体的问题。

  施祖麟强调,城市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计划经济年代,中国重点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是轻重工业并举,现在是强调第三产业,但过去工业化发展快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了。

  “城市发展必须要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相匹配。” 施祖麟说,新城的建设必须跟产业密切结合,当前的一个趋势就是由产业拉动的新城建设,“这样就不断形成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等”。

  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周振邦对开发区发展模式变迁的观察,印证了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1980年代初诞生的开发区,大多远离城市,作为单纯的出口贸易加工区而存在。到了2004年,业界提出开发区成为综合性多功能区的概念。如今,开发区正围绕着产业结构、民生、法制、城市的建设问题谋划——城市的功能正式被提到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中来,很多高新园区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我们来谈重新发现城市,不管发现也好、发展也好,从开发区的角度,应该成为城市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周振邦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