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中国涌起一股短暂的逃离北上广的热潮,但二三线小城市并没有让那些在大都市漂泊已久的心找到归宿,相反,不足三年,曾经出逃的人大部分又回到了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大都市,房价高企、物价飞涨也拦不住他们回归的步伐。不同机构调查出的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中,居于前列的仍是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一些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的小城都榜上无名,更别提广大的乡镇了。
在广东这个经济大省,相当部分的经济贡献来自于洗脚上田的本土企业家们,然而,简单低级的加工贸易利润越来越低,残酷的商业竞争不由得人有半点松懈,不进则退,同时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要想在片片红海中站稳阵脚并破浪前行,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由此,高级技术、设计、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于是,很多企业主对人才的渴求心态与日俱增,特别是小城和乡镇的老板更加是望眼欲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一个科学配备的专业团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对于一位老板来讲,请对了人他可以悠闲地爬山钓鱼坐望企业蒸蒸日上,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停步不前,甚至焦头烂额眼看自己的血汗付诸东流。万科的王石便是让人羡慕的一位。
“在小地方做企业,招人、留人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樊友斌说,“往往我们通过中介或网络招聘一个人,来面试后就没有消息了;有部分人通过介绍从广州、深圳过来,谈好包食宿,来工作一周后,回去后就不来了;还有部分管理人员招过来后,由于环境变化难以适应,做一个月到两个月离职的现象也比较多。”
“不瞒你说,我们和市里的科技、组织等部门,还有许多企业,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也出过很多招儿,但效果都不明显。”茂港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加贵坦言,由于招人留人难,不得不将公司发展的脚步慢下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创新人才的缺乏阻碍着不少广东企业的成长,渴求贤才的企业遍布各个角落,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小城镇如此,较为发达的珠三角也是如此。为此,很多小城镇的企业老板们各显神通,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也为吸引人才的事出谋划策。
小城镇上演“凤求凰”
□赢周刊记者 朱卫卫
小城镇企业求贤若渴
公馆——这个粤西小镇,距广州350公里,距深圳435公里。地处该镇河之口的茂港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下称“茂港”)是当地的一家高科技龙头企业,公司一向以技术为本,自1995年成立以来发展迅猛,近年来取得了多项专利,仅去年就在阳江核电、秦山核电扩建项目等多个大项目中中标,董事长叶加贵心中有一番企业发展的辉煌图景:取得高压容器设计许可证,生产高压加热器,进入核电常规岛设备制造领域,摆脱市场的低端竞争层面,进行产品升级,向上迈一个台阶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电力设备制造领域……
“只要我找到合适的高级电力和焊接工程师,这个计划马上就可以付诸实施。”叶加贵无奈地表示,“但是我们招聘了很长时间,也到一些大型国企去挖人,至今都没有人来。没有办法,我只有把自己的人送去培训、参加考试,然后取得证书,顺利的话也要两年时间。”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两年之后的电力领域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即便是资深如叶加贵也无法预计,但是由于熔铸、焊接等高级工程师的缺乏,他只能忍痛看着眼前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说起来,茂港的薪酬足够诱惑人,从2003年2月起就成功实施产权改革,股权分配向员工的职务、厂龄、岗位等进行倾斜,也留住了大批高级人才。现在茂港开出的薪酬水平在同行业内也算较高的。为了把北方市场做开,茂港在武汉设立了销售处,招聘在电力企业有过销售工作经历的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年薪15万元再加提成、奖金,明显高于当地该等岗位的平均水平,但一直没有招到合适的人,“要么我们觉得他们不合适,要么他们觉得我们不合适。”
在茂港本部更是如此。据叶加贵介绍,极少有外地人愿意来到茂名这样的“小地方”,而茂名本地又非常缺乏电力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只有少数人集中在水产公司、电厂等国有企业中,不得已,为了招揽到合适的技术人才,茂港只能到这些国企挖人。除了开出高薪之外,叶加贵多次亲自登门求贤,然而如此诚意也未能如愿。拒绝的理由大同小异,宁可薪水低也要留在稳定的国企以备养老。与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相比,小城镇的人可能更加安于现状,多些了安守本份的现实,少些了挑战与创新的激情。
外面的人不愿意来,本地的人才尤显紧俏,像茂港这样求贤若渴的企业为数不少,同行之间互相挖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曾经有一位被叶加贵挖来的高级工程师,在茂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被一家私人企业挖走,理由仅仅是因为那家私人企业是挂靠在中海油分公司下的,而且上班的地方在市区,离家更近。更让叶加贵烦恼的是这位高级工程师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另一位工程师,因为后者跳槽可以更方便每天接送腿脚不方便的儿子上学。
“不瞒你说,我们和市里的科技、组织等部门,还有许多企业,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也出过很多招儿,但效果都不明显。”这位以技术立业的老板坦言,自己不得不将公司发展的脚步慢下来。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创新人才的缺乏阻碍着不少广东企业的成长,像茂港这样渴求贤才的企业遍布各个角落,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的小城镇如此,较为发达的珠三角也是如此。
均安——位于珠三角重点制造基地顺德区的一个小镇,距广州65公里。成立仅三年多的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下称“爱斯达”)几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业绩增长让业内外刮目,2011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多次被央视报道过。然而,爱斯达执行董事樊友斌也有与叶加贵同样的难处,“在招用人才上,我们企业吃了不少苦头。均安镇在顺德最边缘,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又不方便,企业很难吸引到高级人才,留用人才就更难了;往往我们通过中介或网络招聘一个人,来面试后就没有消息了;有部分人通过介绍从广州、深圳过来,谈好包食宿,来工作一周后,回去后就不来了;还有部分管理人员招过来后,由于环境变化难以适应,做一个月到两个月离职的现象也比较多。在小地方做企业,招人、留人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
企业家高招频出
为了吸引并留住高级人才,小城镇的企业家们煞费苦心。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对高级人才,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留用人才。对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我们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创造环境方便他们工作。在工厂的高级管理、技术、设计方面的人才,企业尽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创造一个好的平台,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让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像茂港一样,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的爱斯达从今年开始推行股权激励政策。樊友斌表示,“股权激励的目的是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赢利后全员享受分红,进一步使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挂钩,保证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激励他们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并追求公司的持续发展。”
此外,樊友斌认为,优厚合理的薪酬仅仅是留用人才的因素之一,而一种开拓创新且极具凝聚力、向心力的企业文化是更重要的因素。
“在无法通过外来补充管理、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我司主要采取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方法,让更多的同事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外面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引进到公司,嫁接一套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再逐步完善,形成企业的一种文化,当企业文化形成之后才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才加入。”2011年的年会上,爱斯达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内刊,公司与员工之间又多了一个互相了解和联系的桥梁,企业文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位于粤东的潮州三环集团也非常重视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三环集团每年都会到国家重点院校招聘上百名本科以上毕业生作为培养对象,并从国外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专家作为重点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为了留住这些高端人才,三环集团的高层花了不少心思。据了解,三环集团成立了一系列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及时进行奖励,工资一年两调,每年还会按人员不同的技术水平评聘不同的技术职务,并给予与技术水平相称的职务工资、技术津贴、休假等待遇。此外公司还着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花园式厂区和配套的活动场、藏书楼等,使技术创新人员安心工作、专注创新。
奔朗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奔朗”)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虽然离广州仅十几分钟车程,但这座全国闻名的花卉名镇给人的印象却与灯红酒绿的广州完全不同,更像一个充满花香的世外桃源。奔朗的厂区也建得有山有水有桥有游鱼有花香,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外的生活区让人觉得仿佛是误入了一座公园,在顺德中小企业促进会主办的“顺商万里行——走进奔朗”活动中,参观的企业家们纷纷感叹:“这里很适合年轻人谈恋爱。”更让同行们感叹不已的是奔朗极低的人才流失率,2010年进公司的60多名博士、硕士等高层次技术人才一年后仅离开不到10名,对一个小镇上的民营企业来说这样的流失率真是的“很低了!”
奔朗董事长尹育航表示,为了吸引高端人才,除了提供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工作环境、优秀的发展平台、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外,以往公司还要帮助员工安置家属,解决住房,至今公司也会在人才家属工作的安排上、子女就学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奔朗副总经理胡辉旺认为,对于高科技人才,能让其安心的企业文化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尤其对于刚毕业的高学历技术人员,由于他们初入社会,思想上并不成熟,企业一定要理解人才的思想波动和对未来的想法,不能去硬性灌输企业的价值观,不能总想着公司花了钱培养他们一两年后他们都会走,而应打开胸怀包容他们,真心地培养他们,让他们自己主动融入公司的文化中来,融入到企业的人才成长环境中来,这样才能在情感上安下心来,如此一来,“我们不怕他会走”。
奔朗公司的内刊《奔朗缘》不仅是公司大事件和企业理念的宣传平台,更是员工表达意愿和展示才艺的舞台。美丽的厂区和温馨的员工之家让身在奔朗的人都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
不仅如此,胡辉旺表示,奔朗能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原因还在于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发展步伐相协调,企业发展有一个长远规划,公司招揽人才时也会为其进行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人才成长培训和磨炼体系,而不会盲目地引进拥有高精尖端技术的人才,这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才引进机制才会达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行业与政府群策群力
患了“人才饥渴征”的企业家们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一直在关心企业成长和行业发展的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也为吸引人才的事出谋划策。
以前提起服装聚集地,广州、虎门、深圳会首先映入脑海,而最近,一个叫小园洲的小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座以休闲服饰产业为龙头的小镇是著名的侨乡,集中了1200多家服装企业,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产服装1亿多件套,年产值60多亿元。2011年12月,由园洲镇人民政府花重金打造的首届“园洲杯”全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决赛顺利闭幕,该镇政府相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园洲镇依托承接珠三角广州、东莞等地的服装产业转移,建立起了本土的服装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以重金吸引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园洲镇分管工业经济发展的副镇长陈焕灼表示:“园洲镇举办首届‘园洲杯’全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更重要是通过大赛引进设计人才。”
据了解,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园洲镇已初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不但拥有丰富的工业用地资源、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充足的水电供应、发达的通讯体系、丰富的工业土地资源,而且,还拥有大量成熟劳动力和深厚的服装加工传统。在此基础上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由于园洲镇服装企业早期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的观念显得滞后,高端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支持行业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等)较为缺乏。这也是园洲镇休闲服装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休闲服装的国际化、品牌化、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洗脚上田”的企业家主导的局面,需要吸引高端人才,才可能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优秀设计师的缺乏也是导致园洲服装企业难树立自己品牌的原因之一。许多高水平的设计师需要提供有创意的环境、高薪酬待遇,但园洲镇许多企业都做不到。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园洲镇规划在东江岸靠近镇中心建设一个创意村落,建成田园式的风格,作为设计师生活工作的“世外桃源”,以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理念(自己种菜、种花、养殖家禽家畜等)吸引高水平的设计师、管理人员、创意人员、专家进驻园洲工作、创业。一部分奖励给政府引进的高端人才,一部分租住给设计师作为工作室或周末度假屋,再与文化长廊互动,定期展示设计师创意作品。
据了解,“园洲杯”首届大赛的金奖得主获得奖金3万元,外加园洲镇当地商品房一套和60平方米工作室使用权三年。奖励住房和工作室,除了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参与大赛外,园洲镇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活动留住人才。
天遂人愿,园洲杯服装设计大赛在园洲镇政府和广东省服装协会,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等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的前期造势下,受到全国各地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在大赛的几次选拔中,一批本土的设计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设计师开始向园洲汇聚。
此外,为了提高服装人才建设,园洲镇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设华阳技工学校,开设服装设计和生产专业;成立了“园洲镇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开办了职介所;与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开办了“服装行业培训基地”,以培养更多本土人才;为了留住优秀人才,政府还鼓励企业建设经济适用房,并为其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为前来园洲工作创业的优秀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近日记者联系在前述大赛的金奖得主——惠州学院的学生田斐和林紫薇。林紫薇尚在读大二,考虑到大赛组委会开出的优惠条件和通过本次大赛对园洲服装产业的了解,林紫薇对毕业后去园洲镇开始事业充满了期待。已经大四、正在找工作的田斐对广东各地的服装产业优势已有了不少的了解,比如深圳原创品牌众多,设计工作室林立,有些较大的知名品牌设计工作室对初学者积累经验非常有利,而像园洲镇这样服装企业聚集的小镇更加适合投资创业,毕业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都较低,田斐也考虑毕业后会去园洲镇发展,在那里开创自己的事业。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园洲镇政府的这场圆满的设计大赛,园洲镇的服装企业想招到优秀的设计人才恐怕还要费很多的力气。
凤凰择梧而栖
种好了梧桐,凤凰自会前来。可这梧桐该怎么种呢?
记者在爱斯达的高管中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级人才对薪水的要求还在其次,较好的发展平台和职业前景及老板的个人魅力对他们来说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爱斯达总经理助理欧阳淑庄说:“第一次面试见到老板,第一个给我的感觉是老板是个平易近人、说话很实在而且很有领导能力的人。很难相信这么年轻的人,是把企业做得那么成功的老板。我走到厂区里一看,真的很难让我相信,做制衣的工厂都能做到这样整洁,摆放条理有序。我看过均安的制造牛仔(服)工厂里面都是货物乱堆、摆放混乱的现象。所以我看到的种种,让我有这样的冲动,去了解这个企业的发展,去成为爱斯达的一分子。最后我进了爱斯达,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公司的员工很团结,公司也很重视员工各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身为职业经理人的奔朗总经理胡辉旺属于不太在乎薪水的那类人,他更看重的是“共鸣”:“像我们这些工作过多年,在价值观等各方面都非常成熟的人,薪水是次要的。反正我是不看钱的,我更看重的是与老板与公司能够产生的共鸣,这种共鸣是我们在事业前景、价值取向、企业发展的理念上都能合拍,这样一来,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是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2010年12月19日,佛山浪鲸卫浴的展厅在佛山陶瓷总部基地开业,展厅设计师陈飞杰来自香港的游艇世家,他正在跟浪鲸谈之后的合作,将在未来为浪鲸设计高端的卫浴产品。吸引这位设计师的是浪鲸掌门人的高端产品设计理念,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设计和生产用于游艇上的奢华卫浴产品,这对游艇世家出身的陈飞杰是个挡不住的诱惑。
顺德容桂镇的德胜创意园位于德胜河边废弃的厂区里,常人难以想象这样偏僻的地方、仅一万平方米的园区竟会集聚近30家来自香港的创意企业。德胜创意园总经理周宏表示,对高端人才来讲,薪水和工作的地理位置只是次要方面,更重要是企业能提供一个怎样的平台、怎样的市场。在德胜创意园的发展初期,周宏靠他在香港贸发局工作十年积累的资源招揽生意,同时招兵买马,当时有香港同事到这边工作三个月就离开了,“这里虽然住的地方大,吃的又好又便宜,但是没有朋友,晚上没处玩儿,找不到跟朋友聊天的地方”。但现在德胜创意园在顺德本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顺德虽然地方小,但经济发展较快,创意园引进的都是中小型设计企业,仅是本地的生意就足够做,相比珠三角位置非常方便的其他城市,这里的创业和生活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越来越多香港设计人才来到这里创业,最近德胜创意园也在引进高素质的本地设计企业。周宏的同事中,有人从广州的香港贸发局派出机构或较有名的广告公司过来,他们来到这里工作,只因为跟老板一起做肯定会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