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韩俊:让更多的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时间:2012-03-26 08:51:10  来源:新浪财经 

    由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举办“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于2012年3月25日在上海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会上演讲。

  韩俊: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本届论坛,这个论坛开的越来越有吸引力。我准备了一个16页的发言稿,但是只有10分钟的时间,所以说只能跟大家报告几个观点。首先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两年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20年还是处在一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们国家城镇化水平的峰值,根据我们的研究,是在70—75%之间,也就是说今后20年,我们的城镇化率还有20—2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到“十二五”到2020年,我们城镇化水平会达到60%左右。到2020年以后这10年会速度慢一些,到2030年会接近67%左右。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接近7亿,是6.9亿。今后20年,起码还要增加3亿人。3亿人是个什么概念呢?到2030年,中国至少有10亿人,会工作和生活在城市。

  大家都知道,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大量的农民进城、就业,农村城市向城市的迁移来实现的。现在6.9亿城镇常住人口当中,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主要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可以说在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外来人口在城镇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经很高了。

  其中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倒挂,也就是说城镇生活的主体人口是外来人口,不是本地人口了。比如说北京市,本市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值是1.8:1,上海是1.6:1,广州是1.7:1,东莞已经是1:3.3,已经是严重倒挂了。

  农民工可以说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农村的社区,但是没有融入城市的社会,权益还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如果是不采取一个促进社会融入的政策,中国一定会形成一些发展中国家流行的“城市病”。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一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群体利益,这是今后中国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巨大挑战。

  现在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改变,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区间了,现在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也发生了改变。过去主要的利益诉求是就业和提高工资。现在则希望在居住、社保、医疗、劳动条件、子女教育方面,要获得更公平的待遇。利益要有一个更通畅的表达渠道。

  我们去年对全国的20多个城市开展了调查,我们直接访问的农民工大约7000多位,这个调查表明,新一代的农民工完全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比例已经高达85%,所以说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第二个发现,8成的农民工就是不改革现在这一套户口制度、福利制度,也会长期选择留在城镇,他们进城不进城、留下不留下,跟户籍制度改革没有关系。

  第三个发现,外出农民工希望在地级市以上,在大中城市定居的占到一半以上,大部分是选择要再就业地定居,希望在县城和小城镇定居的还占不到40%,选择今后要回到农村定居的还不到10%。所以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促进农民工,促进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最后终结农民工现象,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在研究报告当中提出这个看法,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农民工群体已经超过2.5亿人,这么一个大的群体,是成为一个总体稳定的群体,还是成为一个流动不定的群体?是成为一个共享发展成果的群体,还是成为一个缺乏关爱、逐步被边缘化的群体?这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所以说现在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有关报告当中提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其实就是解决四个问题,核心的四个问题,第一个,工人一定要融入企业。

  现在看一看劳务派遣这几年发展非常快,我看到一个资料,就在上海劳务派遣工已经超过100万,有4万多个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就没有融入企业。比如说东莞的劳务派遣工也有上百万,现在大量的劳务派遣公司,这几年都出来了。第二个,子女要融入学校,这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基础。第三问题是家庭要融入社区。第四个,群体要融入社会。

  我们制订的政策方向就是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作为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要求。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作为重点。以健全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方向,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扎实的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确保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们制订的政策方向就是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作为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要求。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作为重点。以健全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以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逐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方向,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扎实的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确保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要把更多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

  在政策层面,我认为是三个核心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就是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政策内容就是要把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要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卫生等,解决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点推进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要全面实施居住登记、就业、社保、计生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居住证制度。当然这个居住证一定要免费办理,不能作为收费的依据。

  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在子女就学、各种公共服务方面要与当地人口享受同等的待遇。这方面上海做的非常好。比如说上海最近两年在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园的问题上,全国是做的最好的,公共财政基本上把这个责任全部承担起来了。

  第三点,就是要分类调整户口的迁移政策,逐步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地有序落户。现在已经提出放宽中小城市的户口迁移政策,光放宽户口落户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吸引力靠什么呢?第一靠就业,得有就业机会。第二有比较好的公共服务。没有这两点,光放开政府的户口迁移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中国这么庞大的城乡移民,光靠沿海经济带,光靠少数大城市,光靠少数几个城市圈,根本是无力承受的。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讲,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就近到中小城市成为市民。

  我想中国的农民要是比较理性的变为市民,进入中小城市定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大城市也要完善现有的落户政策,在实行居住证的基础上,可以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连续交纳社保的年限等等逐步赋予农民工与当地市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子女入高中、社区选举等方面的权利。

  比如说在子女上高中这方面,上海也做的非常好,上海已经有限制的,职业高中已经部分的对农民工子女开放了,这个值得全国各地来学习。我就跟大家报告到这里。谢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