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抓住新一轮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
时间:2012-03-23 09: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编者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 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围绕本期 主讲话题,深入剖析了我国经济形势的新特征与新变化,并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1.经济步入新一轮调整期

  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潜在矛盾显性化,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我国经济调整压力。从趋势上看,我国经济正步入新一轮调整期,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经济增速趋于放缓。2011年经济增速逐季放缓,4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7%、9.5%、9.1%和8.9%,全年经济增长 9.2%,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从国际看,虽然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会像2008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那么严重,但随着世界 经济复苏步伐放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外需收缩对我国仍有较大影响。从国内看,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是避免经济回落幅度过大的关键,但由于基础设施在 建规模较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能放松,加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难以采取大力度投资扩张举措,投资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工业生产受制造业产能过剩压力增大、生产成本上升和节能减排约束加剧等因素制约,存在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二是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物价形势已经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2011年粮食丰收使农产品价格涨幅趋于回落,世界经济减速减缓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 加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使需求拉动因素减弱,为抑制物价上涨创造了条件。但也要看到,农业生产基础仍然薄弱,抵御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机制尚未形成;原油 等大宗商品仍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不排除出现大幅震荡的可能;劳动力、能源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趋势将持续一个较长时期,成本推动仍将成为物价上 涨的重要因素。

  三是结构调整任务更加艰巨。从需求结构看,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仍然偏弱。此外,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看,2012年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和总量性矛盾并存,短期问题和中长 期问题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叠加,宏观调控难度依然很大。

  2.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推进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所表现出的特征,有内外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是传统发展方式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其固有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宏观政策不能转向全面放松,通过大规模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或扩大货币信贷总量,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样就会回归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各种矛盾和问 题进一步加剧。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就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 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和支出结构性调整。结构性减税,主要包括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 策,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扩大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实施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等。结构性减税,一方 面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向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

  财政支出的 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要优先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 项目,尽早发挥效益,避免半拉子工程,并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 微调和优化信贷结构。预调微调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前瞻灵活地调节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满足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需要。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 度,继续严控“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3.以加快转型赢得时间和未来

  走向未来,我国发展仍面临许多战略机遇。 国内消费市场加速扩展,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市化加快推进,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提升空 间较大,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在保持宏观经济基本稳定的同时,把主要注意力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解决长期 发展的问题上去,而不是过于看重速度。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追求过高的速度,必然要大规模地增加资源和要素投入,从而使得提高消费率、提 高服务业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等结构调整目标难以实现。要以牺牲一些速度为代价,来减缓通胀压力,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增速放缓,通过国际市场释放生产能力的空间缩小,迫切要求增强内需拉动作用,形成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生动 力。为此,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增长率和居民消费率,增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和职业培训等新兴服务消费和网络消 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同时,适应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

  第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使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并在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为此,要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适应国际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创新价值链,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第三,培育创新驱动机制。随着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迫切要求培育和确立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为此,要鼓励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品牌的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发展 跨国经营,建立全球生产运营体系。与此同时,把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战略重点,把优先发展教育和培训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扩大职业教 育,组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

  第四,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更趋强化,迫切要求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此,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 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加强对节能与提高能效、洁净煤、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 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源审计;对城市现有建筑实行节能改 造,新建筑实行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