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来华打假,令一些消费者、国内企业和监管部门感到尴尬。在一个消极的品牌保护环境中,假冒品牌就会草长莺飞,而自主品牌也会因为公信力的缺失,难以建立与维持。
“3·15”刚过,中国打假圈里就来了外国人。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领导下的对外贸易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1年左右的收集调查,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60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该委员会已经先后向中国递交30批“伪意大利”品牌,呼吁中方采取措施保护意大利品牌。
针对此事,许多网友调侃说:“一些意大利人,不远万里来到我国打假,维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的确有些好笑。但笑过之后,更多的却是苦涩和尴尬。
意大利来华打假,首先令一些“崇洋媚外”的消费者备感尴尬。
一些消费者过于信赖洋品牌,宁愿多花上十倍的价钱,买一些所谓的“洋品牌”。一个“嘉加梦”伪意大利品牌的床垫标价3.4万元人民币,并声称该床垫在产地零售价为6000欧元,而意大利真正的高档名牌床垫的价格不超过600欧元。如此高的价格,把意大利人都吓了一跳。
还有很多品牌之所以成为洋品牌,仅仅因为在境外注册过。有个叫“Boss sunwen”的牌子,曾经被多家媒体曝光是傍名牌,但丝毫也未影响其销售,甚至在机场还设起了专卖店。一位朋友说,今年春节曾看见有人买“Boss sunwen”的产品,一买就是好几万元的,“明显用来送礼”。
如今,这些消费者发现自己“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多花了不少冤枉钱买的还是伪洋品牌,不知是何心情?
意大利来华打假,也打了一些国内企业的脸。
前不久,有则视频在微博上疯传。国外某主持人站在我国某城市的大街上说:“我身上穿着一件山寨的阿玛尼,右手是一件山寨的路易威登,左手是一个山寨的苹果手机,身后是一家山寨的星巴克咖啡屋……”这则视频令无数国人莞尔,也令他们心中五味杂陈。
国外品牌对品牌形象的重视,与国内某些品牌“傍大牌”、钻营投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假企业急功近利,傍名牌、贴洋标,梦想一本万利,根本没想长远发展。
一味走“傍洋”“山寨”路线,无疑是饮鸩止渴。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明晰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中找到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市场定位,才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正确思路。而只有能真正建立起质量过硬的国内品牌,公众才不会被迫寄希望于外国品牌。
洋人来华打假,同时也暴露出有关部门执法监管的软肋。
假冒品牌流布在中国市场,最终也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而维护国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是国内有关部门的天职,可意大利有关部门都调查一年多了,国内职能机构还没有及时果断的行动。
有人在国内敢大摇大摆地穿戴各种假冒名牌产品,在意大利、法国却绝对不敢。从2006年开始,国内各大旅行社都会提前告诫赴欧洲游游客不要穿戴假冒名牌产品,以免在入关时被没收,甚至面临高额罚款。 按照规定,凡是在法国购买或者使用假冒名牌产品将会面临重罚。携带5件以下的予以没收,10件以上的会被视为制售假冒产品,将会被送法庭审理,制裁最高可被处以30万欧元的罚款并被判3年监禁。
意大利当局历来重视打假,在打击制假售假、严查海关进口货物的同时,前几年又采取了对购买和携带假名牌的行为实施高额罚款等新措施。意大利的所有景点都有警察、宪兵、海关官员和便衣在巡逻检查,对于购买和使用假冒名牌产品的人员处以最高1万欧元的罚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国违法成本太低,企业造假几乎没有后顾之忧。3月16日的“2012年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春季)展览会”上,意大利政府列举的托斯卡尼皮具、萨博SABO厨具等“假意大利”产品,竟然还在努力推销。
在一个消极的品牌保护环境中,假冒品牌就会草长莺飞,而自主品牌也会因为公信力的缺失,难以建立与维持。
要学习意大利对于“山寨产品”尤其是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零容忍态度,维护“中国制造”的形象。这是意大利来华打假,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