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宁远:用减税提振内需
时间:2012-03-20 12:18: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近日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声称,因为国内增值税过高,他们的产品没法卖得不贵。这话有企业利益驱动,但他所说的现象:同样品牌的同一种产品,由于国内税收的原因,价格比国外贵许多的确大面积存在,这不仅包括国内的品牌(比如电脑是联想,家电就是海尔),还包括很多国际品牌。吊诡的是这其中很多品牌的终端产品产地就在中国。

  比如联想电脑。按道理在中国市场,联想应该是成本最低的,这种充分市场竞争的产品,打的就是价格战,成本最低,销售价格当然也应该最低。但事实相反,以联想平板电脑IdeaPad K1Tablet(32GB)为例,美国联想官网售价为499.99美元(约3149元人民币),而国内售价却为3499元人民币,前者比后者便宜350元。也就是说加上跨越太平洋的运输成本之后,这款联想电脑还能比中国原产地便宜10%左右。

  熟悉市场销售的人也可能会认为,这未必是中美之间税收差距造成的。因为跨国销售产品的企业,原产地的价格较贵并不奇怪,有时甚至是跨国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比如奔驰汽车在德国的销售价格长期高于美国的价格,税收却未必是其主要原因。这涉及到诸多的成本计算,比如市场的容量,销售一千台奔驰和销售一万台奔驰,就厂家来说成本差别巨大。美国显然是比德国大很多的市场,奔驰美国便宜德国贵不完全是税的原因--尽管德国的税可能是高一些,但奔驰在美国也有生产基地。从这个例子来看全球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尤其是充分竞争产品的销售价格,有一个事实大约是可以视之为真理的,即市场越大,购买力越旺盛的市场,其消费者享受到优惠价格的可能性就越大。汽车如此,家电和电脑也是如此。

  而中国目前在这几个市场的销售量都是全球老大,但中国的消费者无一例外从来没有拥有过和旺盛购买力相匹配的价格谈判权。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第一,但奔驰的价格即使不是最贵,也是次贵,反正比美国德国贵不少;中国家电生产和销售都是全球第一,但著名民族品牌海尔电器基本上也是美国比中国便宜。这样的实际情况显然不是厂家笨蛋看不清市场的趋势,更非消费者不够聪明不知道选择价廉物美的日常消费品,而真的就出在政府限制消费的税收上了。

  这个原因之一就是杨元庆说的中国的增值税太厉害。就联想集团这样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企业来说,哪一个国家的税收成本对业绩造成的影响是心知肚明的,这是在经营之中的直接体会。美国没有增值税,市场又大,肯定最受企业欢迎;欧洲平均为10%,日本为4%,也都低于中国(中国增值税率有17%和13%两档,目前在上海推行的改革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平均下来依然比较高)。中国增值税显然是影响中国消费品物价的直接因素之一,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

  而问题还不止增值税,为了购买到东西和服务,中国消费者还要承担营业税和消费税,甚而以至于地方政府还有可能向消费者征收某些费,比如在海南住酒店就有特别的基金要缴纳,在北京坐出租车也要另外缴燃油费。凡此种种都和杨元庆抱怨的增值税过高一样,都是政府对消费者消费能力的限制。

  为什么政府提倡经济转型,希望发展内需型经济,却要用税收制度约束消费者呢?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两点是要害,一是财政税收部门不愿意减税;二是各政府部门对内需型经济需要承认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及其权益的认识不足。

  前者最为直接的反映就是全球优秀的企业(如联想这种经过充分市场竞争走向全球的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购买力的蓬勃兴起,而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政策下的政府税收系统,却依然沉浸在出口退税、盲目刺激生产之中,不考虑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中国从必须以满足出口来生产的经济发展到面向全球生产、购买和消费的实质性变化。要全面改革这样的税收制度制约消费的现状,还比较难。

  世界奢侈品协会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为107亿美元,但同期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这显然是海外市场价格优惠造成的。

  假如这些钱消费在中国本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对经济运行的其它影响不说,仅从财政收入来看,进口的税基可能就大了,税收收入可能不降反升。比如说假如500亿美元的欧洲奢侈品的消费,因为降一点点关税而产生了商品价格的优惠,消费发生在国内,则中国就凭空多出3000亿元人民币的商品进口,而这些商品进口后的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不会交到国外,按照平均综合税率30%(这不算低估的税率,消费税基本都在15%以上)计算,就是900亿。

  这其实是一项双赢的税改,既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又能兼顾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这种事都不做,内需岂能不被税都赶跑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