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省长刘伟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依靠城镇化
时间:2012-03-09 09:11:33  来源:中新网  作者:陈泳 

临泽县加大农村“两后生”就业培训力度。 记者 曹义成

农村富余劳动力,该往哪里去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提出:“对于我省来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且关系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

目前,我省既存在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也存在资源禀赋差、承载能力弱的问题,深层次矛盾是富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转移就业不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那么,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主要依靠什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这次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依靠发展劳务经济,依靠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依靠推进城镇化。

从“田间地头”到“天南海北”

“地里种的粮食是够吃,但再没有其他收入了,现在的农村人大多不会死守着庄稼地过日子了。”在陇西火车站,即将去天津打工的渭源县农民刘兆云如是说。刘兆云外出打工已经有7个年头了,一年中在家的时间很短,他认为打工挣钱比种地的收益大很多。在车站上,许多要去外地打工者的说法和刘兆云差不多,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地里收成不好,而开始将打工这项“副业”当成“主业”了。

据了解,虽然全省人均耕地达2.65亩,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但70%以上是山旱地,相当一部分是靠天吃饭的“撞田”,亩均单产仅为477.5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1.3斤。

由于土地资源禀赋差、土地产出率低,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便将目光投向了耕地以外,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信息和权益维护,更是加速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天南海北,哪里有钱挣就去哪里、哪里挣钱多就去哪里,凭着自己的诚实劳动,许多出外打工的农民1年就挣来了以前几年的收入。

去年,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8万人,完成年计划500万人的105.6%,比2010年增长2.15%。创劳务收入527亿元,完成年计划450亿元的117.1%,比2010年增长12.53%,劳务人员人均收入9981元。

省劳务办副主任解磊认为,要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各地应该积极采取“走出去”策略,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劳务基地建设、品牌推介、服务管理、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全力为农村劳动者免费提供用工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各地还要通过收集发布空岗信息、举办劳务招聘会、开展劳务对接、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维权服务等举措,帮助农村劳动者就业。

从“纯农民”到“新型农民”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更注重发展依靠二、三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农村二、三产业推进行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了促进农民增收行动的核心内容。

一组数据表明,去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3.6%,一产劳动生产率仅为6489元/人,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5%。

解磊说,“劳动力全窝在家里是不行的,但有一部人因为实际原因,无法外出打工。那么,发展当地的二、三产业,就会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让富余劳动力有地方可去,有钱可挣。这就要有相当的企业做支撑,让转出来的人有地方可去。”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要从农业外部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工促农,多元化、多渠道来促进农民增收。在我省,一些地方已经结合当地特点,跳出第一产业,并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发展二、三产业的路子。

正宁县榆林子镇的中巷村利用本村地处临街,银西公路穿境而过的地理优势,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筹集闲散资金700多万元,新开了长400米、宽40米的商贸街,建成了二层商贸楼8幢,招商引资1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8亩的金华商城,年交易额达5400万元、创税130多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00多人。中巷村还鼓励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进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走上了亦工亦农的“两栖”生活,成为“新型农民”。

高台县巷道乡依托地理位置优势,按照乡上提出的“四区两街”的发展构想,积极动员农户投身二、三产业,以批发零售业、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商流服务业为主的一大批具有当地特点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2009年,全乡就已经有农村个体工商户714户,注册企业986户,职工人数5244人,工业增加值达到4818万元。

从“农村人”到“城市人”

我省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水平较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还要面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带来的阻力,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农耕文化所带来的阻力。近年来全省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2011年达到37.15%,但仍有7个市州在30%以下,全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62.85%,比全国高14.12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要依靠推进城镇化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撑,让农民进入城市并找到非农的工作,要破解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约。

有专家指出,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太密集,超过农业生产的需求,通过人口向城镇转移使农业劳动力疏化,适应农业生产力的需要。所以要加快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推进城镇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为二、三产业发展打造一个平台。

以玉门市为例,当地发挥连霍高速路及铁路运输的优势,鼓励农民进城或就近积极就业创业。昌马乡立足矿产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小城镇建设,全乡1300户中就有个体户300多家。玉门镇的“城中村”——南门村利用城郊优势积极发展工商业,个体工商户占到了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0%。

今年,我省将围绕实现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坚持以市州所在地、县城和建制镇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形成合力的城镇体系和人口布局,促进人口城镇化。

省委、省政府还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充分考虑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让他们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进城,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切实解决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入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