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根据国际经验,跨越发展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的层次。一是制度跨越,即从一种比较低级的制度形式越过某种中间过渡性质的制度形式,直接建立一种新型的制度形式。二是机制跨越,即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工厂方式、公司方式、股份公司、跨国公司等之间,直接选择理想的经营方式。三是增长跨越,即在劳动模式、资本模式和技术模式之间选择单一的或者双重的增长模式。四是技术跨越,技术主要指生产力发展方式问题,指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演变和选择过程。制度跨越和机制跨越是生产关系创新问题,增长跨越和技术跨越是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问题。
跨越发展需要具备许多可行性的条件,比如政治局势安定、宏观决策明确、经济政策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完整、技术创新比较快、企业自主能力强等。从世界近代和现代发展的历史看,成功实现跨越发展的国家比较多。我国1949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技术替代、制度转型、开放搞活等,实现了跨越。
跨越发展已经成为我省发展重大的战略决策,甚至在市州和县区的战略定位上也已经成为主流选择。我省之所以选择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省在制度、机制、增长和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形成较大的差距,我们落后很多,不选择跨越发展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另一方面,国家对我们的发展要求很高,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从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看,2010年我省是62.7%,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而前十年我们只有1.73%,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坚定跨越发展的理念和战略选择,对于我省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这是个指导思想和原则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甘肃特殊的省情,在梳理跨越发展的思路上,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四个依托发展”问题:一是必须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甘肃发展,用国家政策比较彻底地解决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发展;二是必须依托国家项目带动甘肃发展,只有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的跟随性项目才能有目标和方向,这样也比较容易形成项目链条和产业互补关系;三是必须依托双向开放助推甘肃发展,将对内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必须依托大企业支撑甘肃发展,有重点、有选择、有目标地运用各种政策促进大型企业上水平和上档次。
由于我省所处的特殊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选择跨越发展的具体策略上,必须坚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有条件的原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出发展极,突出开放视野。一是把重点放在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上,以政府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比较快地解决好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县乡村道路、农村大中型水利设施、重点生态区保护性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把重点放在有条件、有基础、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上,比较快地培养出甘肃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区。四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开发、全方位开放上。我省现在向东开放确实有困难,今后开放的重点是向西,尽快建立甘肃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平台。
选择适合省情的跨越发展模式也很重要。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跨越发展思路和战略,实际上最终都是有通过产业振兴来实现。所谓产业支撑,就是要尽快提升现有优势产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投融资能力、人才融入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经营能力、对外贸易能力等。我省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重点应该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工业方面,如以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以酒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材料工业延伸产品大开发、以兰州铝业为代表的资源产业大发展、以兰州和庆阳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生态化发展、以河西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二是在农业方面,规模产业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后的发展重点要放在围绕“4个1000万亩”上,使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效节水农业、林果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或者突破1000万亩,建设比较完整的加工业和贸易体系。三是在第三产业方面,目前有跨越条件的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重点是标准化、技术化、信息化以及综合开发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李含琳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