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空间城市化”
“去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蔡继明说,但是,城镇化的统计是按照在城市居住超过6个月以上,这里面包括2亿左右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务工6个月以上,但是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变成城市居民。当然,户籍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蔡继明指出,“城市化”并不等同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可以建大马路、大广场,各种基础设施,但是真正的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目前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造成了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去征收农民的土地,进行城市的扩张、建设,通过招牌挂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出让金,俗称土地财政。
另一方面,并没有多少积极性把失地的农民变成城市居民。粗略统计,这些年失地农民达到几千万。他们工作没有岗位,社保没有份额,即使政府欢迎他们进城务工,但因为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保及保障性住房等诸多问题,实际难以融入城市,造成“人口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空间城市化”。
有鉴于此,他建议加快土地制度的改革,推进人口的城市化,适当放慢甚至遏制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展。
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均占有土地达到133平方米,远超过发达国家80多平方米的水平。按现在城市的规模,把我国真正的城市化水平从51%提高到60%甚至70%,是能够承受得起的。”蔡委员指出,空间的扩展基本上告一个段落,今后城市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人口城市化,尤其是把已经进城务工多年的2亿农民工特别是他们的第二代,尽快转变为城市居民。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虽然近两年略有缩小,去年和前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都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城市居民统计的收入都是货币收入,体制内的工资收入,城市居民享受了大量的隐性的、实物的、体制外的收入,还有城市的各种福利。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恐怕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的。”蔡继明说。
“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仍然是土地。”他认为,在工业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必然会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工业化、城市化都需要占用农村的土地,而《宪法》规定农村的土地是归农民所有的,农民集体所有的产权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实现,是不是得到了法律完整的保护,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我国城市化
“十二五”期间,乃至到2050年,我国仍然面临着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蔡继明认为,真实的城市化水平,到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城市化水平至少应该在75%以上。
“几亿农民要变成城市居民,到底让他们进入哪些城市,是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城市、小城镇呢?”蔡继明指出,今后应该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来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大城市特别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群作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蔡继明委员把大城市优先发展和小城市优先发展做了分析比较,“大城市优先发展不是不要小城市,只不过大城市吸纳的人口占的比重要高一些。大城市优先发展不但不会占用耕地,还会节省出建设用地,把节省出的建设用地可以复耕为农业用地。而小城镇优先发展,不仅现在的土地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占用耕地,而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有鉴于此,建议政府采用大都市群,大城市优先发展的这样一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