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质专家称地面沉降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时间:2012-02-27 08:27:23  来源:东方网 

       日前,上海中心工地附近的道路沉降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城市的地面沉降问题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据了解,上海地下潜水位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二承压含水层连通,构成巨厚的含水层,该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涉及承压水减压降水。施工公司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模型,优化降水设计方案,避免发生水土突涌险情等,是确保地下空间开发顺利进行的技术保证。

    与世界上诸多冲积平原一样,长三角地区属于软土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高,空隙较大,因此也容易压缩变形。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资料显示,1956年至1965年,上海北部杨浦区的地面沉降量最大达到1200毫米。

    此外,在软土地区建设超高层建筑,如何选择合适的桩基持力层与桩型,准确预测桩基承载力和沉降量,评价沉(成)桩的可行性,并进行基础方案的优化咨询等,也是上海九十年代初土木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面沉降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高层建筑影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介绍,地面沉降影响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比如首先会导致地面高层的降低,造成高层的损失。其次会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失效,防汛能力的降低,另外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地表建筑物的地基下沉,基础开裂,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还造成地下建筑向水井、油井的倾斜,甚至拉裂破坏,还对大量线状工程如铁路、输水、输油管线、桥梁、通讯线路等造成破坏。

    而过度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一个主要人为原因。比如河北沧州,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面平均沉降了2.4米,属于中国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米至几百米深处所埋藏的地下水,就是沧州以及华北平原上的其他缺水城市维持庞大用水需求的依靠。

     而“楼升地降”是上海地面下沉的另一个人为原因。有数据显示,自1993年以来,上海高楼平均每天起一座,目前已有七八千座高层建筑。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守祺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高层建筑的影响能达到四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减少沉降系世界性难题 “地下水回灌井”技术可部分解决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面沉降研究所所长王寒梅表示,2001至2005年,上海属于沉降量还是比较严重的时期,中心城区形成了一个大漏斗区,其中一块就是现在的大虹桥开发区,王寒梅介绍,其形成主要是西部第五承压含水层有大漏斗,以及受到邻近江苏对这一块地下水的开采影响。不过到了2006至2010年,大的沉降漏斗都已经通过“地下水回灌井”的技术瓦解掉了。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金宝介绍,采用人工回灌方式,向地下“注水”,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地面沉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效果也比较明显。刘金宝说:“通过回灌试验以后,最远的一口监测井,地下水位抬升了4.6米,在最远的那个监测点,地面回弹了1.5个毫米,在最近的一个监测点,地面回弹了9毫米,地面沉降控制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由于自来水开采而造成的地面沉降速度降下来了,但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和市政工程施工造成的差异性沉降又困扰上海。上海中心城区地面沉降的两个大漏斗已经不明显了,相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漏斗。专家表示,小漏斗的形成与城市工程建设,尤其是深基坑的开挖和降排水密切相关。

    同济大学地面建筑与工程系教授蒋明镜表示,目前情况看,由于施工沉降产生的灾害是不是长期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他还表示,在软土条件下,高楼施工减少沉降在技术上仍然是一个技术性难题,还有待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

    蒋明镜对于上海控制地面沉降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说:“只要上海市政府在软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不仅仅控制地下水方面加大力度,而且在施工等方面加大力度,我觉得还是有能力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