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兴兴搬新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道出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期望。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的千万农民更加渴望融入城市,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面对期盼,我们一定要继续深入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把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使我们的城市和乡村都成为宜居兴业的美好家园。
本世纪之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如今,城镇化这部“改写人类发展进程”的“史诗级大片”也正在中原大地激情演绎。
2009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37.7%,已历史性跃过30%的拐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河南城镇化进程必将驶入一个快车道。
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充满了路径选择的挑战。
虽然,河南的城镇化率近年来快速发展,但河南的城镇化率还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率过低的瓶颈已经制约工业化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提高。因此,全面推进城镇化已经势在必行。
中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根本不能乱,粮食必须保。在粮食生产必须保障、土地约束日益严峻的独特省情前提下,传统的追求规模,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发展路子,明显不适合河南。
河南的农村人口多,单纯走以发展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化路子,高昂的生活成本会将进城的农民拒之门外,城市也难以承受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转移的压力;单纯走小城镇为主的路子,又无法形成产业、技术、人才应有的有效聚集,难以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我省必须走一条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此外,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城镇化模式,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对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产城融合等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顺应时代与亿万中原人民的要求,河南省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走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个和谐发展、城乡协调的宏伟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数字看变化
48%
3758万813亿
2009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7.7%,比2000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是我省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
3758万
2009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93平方公里,较2000年新增708平方公里。全省城镇人口达到3758万人,比2000年增加1557万人。
813亿
2009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813亿元,较2000年的47.4亿元增长了17.2倍。
愿景
天宇出租车公司的哥王志彬没事就喜欢开着自己的车在郑东新区“逛游”,用他的话说“东区的路敞亮,东区的房子盖得洋气,跑车的心情都好”。如今,郑州每年的大型展会延揽来全国的如云客商,作为全国交通黄金焦点,旅客南来北往,郑州人越来越多的往“后花园”开封跑……这都让老王的腰包日渐鼓起来。
谈到未来的五年,老王乐观地说,未来的郑州会更有大都市的“范儿”,自己还要提起劲,争取“奔”出来更好的生活。
规划
一个重量级的“大郑州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郑州市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市的发展对接日益紧密,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到2015年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城市将实现半小时通达郑州。届时,“食在开封,住在郑州,游在洛阳”的生活新模式将成为普通人的常态。“大郑州都市圈”不再只是一个蓝图设想中的概念。
如今,一个规模宏大的郑汴新区总体规划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随着教育、金融、电信等公共服务对接的深入推进,郑州、开封两城将会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不久的未来,2015年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将超过600万人,2020年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一个宏大的城市版图正在浮出水面。
我们的城市将更宜居
愿景
李美丽住在北环国基路附近的城中村,每天早上随着潮汐一样的人流从居住的都市村庄鱼贯而出,挤上塞得满满的公交车上班,晚上又独自回到自己的小窝。虽然,这个小窝不大,但毕竟它给了她成为城市人的落脚地。
“我很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惠民政策,多盖一些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让我这样来城市打拼、需要帮助的年轻人在郑州这个大都市里也有个自己的空间,希望郑州的高楼上有一盏灯为我而亮着。”李美丽满怀憧憬地说。
规划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恶化、配套滞后的“城市病”,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是解决城市交通“梗阻”的良方,郑州、洛阳等特大城市将会按照大都市区标准编制路网规划。加快郑州地铁、洛阳轻轨建设步伐,2013年实现郑州地铁1号线通车。
2014年全部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43个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将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喝上来自丹江水库的甘甜之水。全面实施的“气化河南”工程,将让更多的市民享受生活的方便。
作为民生工程重点,住房保障能力建设将被加强,政府将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鼓励开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建立满足不同收入家庭、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中小城市亮出特色牌
愿景
王咏梅是周口市扶沟县北关城乡结合部的村民,前些年,辗转在广州、上海、郑州都打过工。近几年随着扶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前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开始返乡回到离家近的企业上班。
“现在多好啊,县产业集聚区里的棉纺织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骑车上班也就是5分钟,没有那么多的奔波,生活更安稳了”,王咏梅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规划
由于农民在县城落户的成本比到大城市要低很多,而且人文环境相近,进城农民有较强的归属感,县城正在成为我省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渠道。
因此,中小城市和县城将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为了提升规划建设标准,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每个县都要努力做到“三个一”:每个县(市)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城市。到2015年,目前城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省辖市、县(市)人口要达到40万以上,人口在20万以上的县(市)人口要达到30万以上,人口在15万以上的县(市)人口要达到20万以上,其他县城要高标准规划建设成为宜居小城市。到2020年,争取所有县城人口都达到20万人以上。
我省将形成一大批有自身特色的中小型城市。
愿景
“再穷不能穷教育”,说这话时,王新眼里噙着泪水。王新和老公都是驻马店人,孩子一岁多时,王新他们两口来郑州打工。
今年小学开学的时候,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别的孩子都上学快一个月了,王新的孩子上学的事还没着落,王新不得不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王新说:“很希望能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毕竟在城市上学孩子能有不错的学习环境,能享受更好的待遇,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背着书包跟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学。”
规划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想让进城落户农民真正变成市民,就必须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突出问题,我省也将在政策上使出一套“组合拳”。
就业方面,我省将通过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民在省内就近就业;
住房保障方面,允许具备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公租房,鼓励招用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企业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进城务工人员集体公寓;
子女就学方面,将优先支持依据城镇规划布局调整的中小学建设,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要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县城以下的中小城市要放开户籍限制,中等以上城市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定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
专家建言
实现城市化,关键是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
要实现城市化,关键是怎么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通过常住人口制度和适合现代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来渐进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市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这样我们城市化发展,条件将会更好,发展更加和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我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路子
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只要坚持不出县域,不改变土地性质,集中起来规划使用,就会变成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聚宝盆、摇钱树。这表明,我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既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又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乡协调发展路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
看国外怎么城镇化
美国
日本韩国
美国走市场化道路,政府不对城镇化发展加以干预,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度郊区化,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空间和社会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日本
“都市圈”和“城市带”。日本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采取了圈域经济的“都市圈”模式,形成了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借助于这种圈域结构模式,日本较好地发挥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功能。
韩国
“新村运动”。1970年开始的“新村运动”开创了农村向现代化推进的“韩国模式”。在政府适当扶持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改变农民的态度,唤醒农民“自强自立”的精神,让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