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17 00:26:1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邵宁
灰色的砖墙、拱形的牌楼、暗红的门框,一条“石库门弄堂”里赫然可见“承德坊”三个大字。客堂间、八仙桌、青花茶具,可以在此喝茶、聊天、看书、打牌、上网……这是一家怀旧的茶坊?还是一家老上海风情的会所?都不是。这是杨浦区延吉街道第二老人日间服务中心,堪称沪上“最时尚的托老所”。
每天,有数十名老人来此活动,还有的子女每天开车送老人来这里。因为名额有限,有很多老人排队等着“入托”。
“入托”后生活很有趣
81岁的忻月娥独居已多年。她平时自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烧一次菜要吃一个星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感到力不从心。儿子女儿接她去住,她又不习惯。66岁的张阿姨是位退休的工程师,和儿子一家同住在欧洲豪庭小区,白天儿子媳妇上班,老伴去图书馆,她感到寂寞,心里空荡荡的……
去年,忻阿婆和张阿姨先后来到这里“入托”。生活一下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早上,她们步行10-15分钟来到这里,先量血压,然后大家一起做操、唱歌、做游戏。10时半休息,张阿姨去网吧浏览新闻、看照片,打会儿“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午11时开饭。吃完午饭,大家在躺椅上午睡一会儿。醒来后吃点心,然后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做手工、下棋、看书,各得其所。楼上多功能厅还经常放电影,最近还放了《金陵十三钗》。这样,很快就到了下午4时的回家时间。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总共200多平方米,分为博览苑、棋苑、牌乐坊、网吧、年华影院等不同的功能区。午餐是隔壁敬老院食堂提供的,昨天是虾仁炒蛋、香菇肉丝和青菜,老人都说味道好。
中学生教老人打“僵尸”
托老所的管理由知行社工师事务所负责,社工金慧华是个小伙子,和老人相处却非常有耐心,他和两位志愿者想出种种有趣的活动,吸引老人动手、动脑,甚至还给老人排演小品。金慧华说:“我们的目的是让老人延缓衰老,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托老所还常常有中学生来和老人聊天。张阿姨说,“植物大战僵尸”就是延吉初中的学生教她玩的。这样一个场所,“托费”却是平民价——每月仅200元,包括午餐。“阿拉的‘幸福指数’一下子提高了!”忻月娥说。
张阿姨还告诉记者,现在小朋友上学有爸妈轿车接送,这里88岁的戴春兰老人,也有这样的待遇,儿子和女婿每天轮流开车送她来这里。
“社区托老”成新方向
延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老人日间服务中心在延吉社区已办了3个。由于登记等待“入托”的老人众多,最近考虑将第二托老所改建一下,完善洗手间等设施,今后可接纳更多的老人。
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也有些老人像张阿姨那样,虽然和子女同住,但同样有融入社会的需求。对于这样的老人,养老院不一定适合,而“社区托老”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离家不远的场所,既能解决吃饭问题,又能找到伙伴,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满足心理、精神的需求。而社会组织的加入也使为老服务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