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学校拟取消三好生 官方称鼓励降低功利导向
时间:2012-02-15 11:07:58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贾晓燕
新学期到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传来消息:本学期拟取消沿用数十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用“10+N+1”的新评价标准取而代之。该校期望以此摆脱评选三好生的条条框框,使评奖评优更加公平、公正。记者昨日获悉,该校目前正在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即将送西城区教委审批。
在实验二小校长李烈看来,三好学生评选虽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从目前操作情况看弊大于利。三好学生评选往往有比例限制,例如评选比例是30%,那是不
是说只有三成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他七成学生不是?这无疑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与教育方针相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
和“小升初”等实际利益挂钩,三好学生评选明显变味,评选出来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为改变这种现状,近两年,实验二小已在校内进行改
革,即评选三好学生时不设比例限制,只有条件限制。孩子们很努力,一个班中,多数孩子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如此又出现新问题,少数没有被评上三好的学生,心
理压力过大。于是,李烈决定再进一步,她在年初举行的市人代会上提出“取消三好生评选”的建议,并将向西城区教委申报试点。
代替“三
好学生”的新标准是“10+N+1”。据介绍,“10”是指人们认为的比较美好的道德,比如爱心、爱国、诚信、合作、乐于助人等,鼓励孩子全面发展。
“N”指获得区级以上科技、文体等奖项。“1”指孩子的专长或特长,激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实验二小还考虑了新标准与“小升初”推优的衔接,例如推优
时,“10”的部分一个奖项算1分,“N”的部分算2分,育爱杯和小钱学森奖也会加分。这样,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同时推优标准也将越发公平、公
正。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家长们高兴之余又不免担心:三好学生是“小升初”推优的重要指标,一旦取消,如何推优?如何与市、
区教委下达给学校的三好学生指标对接?中学是否能够承认这一评价标准?也有部分老师担忧,这种方式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利益和积极性。业内专家猜测,实验二小
只是改变了校内评价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排出名次,对接区三好和市三好的名额并不困难。
也有市民对“10+N+1”的标准提出质疑,认为以往“三好生”评选并没有特别对学生获得的奖项以及是否有特长进行要求,而“10+N+1”却明确了这些门槛,“这不是比‘三好生’条框还多吗?”市民小刘说。
昨天,西城区教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尚未看到相关方案,不便表态。至于今后是否会推广这一做法也将持谨慎态度。不过,该区部分老师认为,现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确实已不能科学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有一种形式可以代替,更科学、更全面地评价学生,也未尝不是好事。
各方观点
正方:
网友“木棉花开的树下”:孩子能否评上三好生,很大程度上跟成绩好坏有关,很少跟孩子的综合素质联系起来。希望给实验二小一个机会试试。
网友“青春鸣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发挥他们的特长,不能让三好学生成为评定孩子好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个别教师手中的特权。
网友“Sha-妞”:一次两次没选上,对孩子的打击很大,如果过年家里亲戚又用这个来攀比,给孩子的打击更大。
反方:
网友“Sherry-蹭蹭同學”:小学的时候最骄傲的就是被评上“三好学生”,家长会特高兴,自己当时也是特自豪。小孩子多鼓励鼓励挺好的,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网友“马小蛇-1215”:少了一个三好学生又会多出些别的七七八八奖项,该改变的是不要给小学生那么大压力。
网友“跃进号”:取消三好学生不是决定性因素,重要的是要注重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机构和人的思想以及教学方式。
现状
变了味儿的三好生评选
“现在评选三好学生已经变了味儿,如果能取消,我非常赞成。”听说实验二小的新举措,一位从事德育工作13年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
今年70岁的任先生回忆,他上小学时评三好学生,名额非常少,一个年级也就有两三个。“虽然那时大都由老师指定,但我们没感觉不公平,因为评出来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参与社会活动,都是公认的优秀学生。”
而今,学校评三好生,学生民主投票,学校尊重评选结果。但学生选出的往往不是各方面都突出的优秀学生,反而是按“人缘”选人。很多被评上的学生能力一
般,特长不突出,甚至思想道德方面也不是最好,但就是和同学关系好。一些承担班级工作的学生干部虽然能力突出,但往往因为得罪过同学,最终落选。
按照现行政策,三好学生称号是“小升初”推优的一项硬指标,因为与升学挂钩,家长和学生特别看重,功利色彩愈发浓厚。部分学校的老师,一到评三好时,就
特别紧张。“学校肯定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但名额有限,总会有学生落选,一些家长不理解,大吵大闹地指责学校暗箱操作,学校和老师都非常委屈。”
更糟糕的是,一些孩子受家长影响,甚至“贿选”三好生,比如请同学吃饭、送个小礼物,有的学生甚至会明说:“你们选我吧,不要选某某。”老师虽然不赞成,但也不好管,“同学之间送巧克力,我们也不能禁止呀。”
专家说法
三好生评选不该轻易言弃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博士认为,三好生评选制度实行了几十年,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较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展,不该轻易否定。何况三
好生评选也并非单是教育问题,而是和现有许多政策相联系,十分复杂,改变和突破都很难。“客观地评价,取消三好生评选制度是有局限性的,我只能称其为校内
评价方式的改变,因为将来优秀学生的出口还需要对应市三好、区三好。为学生创造宽松、健康的教育氛围才是关键,这需要教育制度的根本变革。”
他分析,实验二小的举措之所以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多元价值观,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有所提高,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现行教育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更加关注。
“三好生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与升学挂钩,功利色彩渐重。特别是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人们对名校的需求又极其旺盛,这才使三好生评选变了味儿。”
对于实验二小的尝试,谢春风仍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说,实验二小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评奖过程中来,给更多孩子成长、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和价值。
名词解释
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评选始于1954年,“三好”的概念为“学习好,身体好,品德好”,是由毛主席提出的“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衍生而来的。目前,三好学生这一称号分为校级、区级和市级。
校级三好生规格最低,每学期评一次,有的学校会将其比例设定在15%左右,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限制比例。
区级三好生要在校级三好生中产生,一年评一次,各区县教委给学校的名额比例定在20%至25%之间。
市级三好生的规格最高,只有连续三年获得区级三好生称号的学生才有资格获此殊荣。通常,一所学校市级三好生的比例为5%左右。
官方回应
降低功利性导向
市教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已意识到三好生评选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开展综合性研究,鼓励学校降低功利性导向,尽可能避免在评选中出现偏差。
其实,早在2009年,本市就已开始调整三好生的评价标准。当年9月,本市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市级“三好学生”评选办法,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能达到优秀等级,不能参评市级三好学生。
此外,除“三好”外,还增加了公德意识、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等要求。
但新标准刚刚实施了半年,就由于不少中小学的“尖子生”体质健康很难达优,市教委无奈下调标准,将市三好学生“身体好”标准下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