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争取独立解放繁荣富强的过程,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党的文化创新与革命建设一样,可以分为1921-1949年、1949-1966年、1978-现今三个阶段。对这三个时代文化创新的特点可以用“革命气运下的创新”、“高歌猛进中的追求”、“海阔天空里的探索”分别概括。
一、革命气运下的创新
自五四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与爱国政治运动汇合,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交相并行成为时代主题。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活动的历史背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概而观之,1921-1949年这一阶段党的文化创新成果有:
第一,引进并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和根据地内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第二,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念,准确把握了独立、解放、进步、民主的趋势,紧紧抓住和引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并开始探索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内容、形式。
第三,初步建立并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翻译引进马列著作,撰写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学术著作,形成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的认识体系。通过革命知识分子的左翼联盟推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宣传。
第四,引进或创造了“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等一系列名词概念,表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引导人民向往新社会新生活的现代理念。建立了党领导的传播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系统和新闻、出版机构。
第五,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在领导方法、理论工作、科学研究中倡导实事求是,提倡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反对压迫、反对剥削,以及解放、平等、自由等现代意识。
以上文化创新在革命和战争中形成,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特征,为宣传革命、武装干部、士兵和群众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党领导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成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高歌猛进中的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文化创新面临三大课题:一是如何清理形形色色新旧杂陈的旧文化累积;二是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摆脱文化贫困;三是创建合于时代要求、引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的文化体系。党在这一时期文化创新取得的成果有:
第一,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深刻总结党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理性面对当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继承发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国内外矛盾,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民族复兴,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伟大成果。它本身即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伟大创新,也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全面创新开拓了广阔空间。
第二,党的文化建设方针不断丰富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新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引进和发展高新科技,创新教育,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实施人才战略,要求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提高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提倡弘扬主旋律与发展多样化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思想方针,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到历史的新高度,有力推动了新时期的文化创新发展。
第三,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坚持改革开放,开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创新和相应的政治、法律、教育、传媒、社会组织等一系列体制制度的更新进步。新的社会构成和管理方式、新的生产工作生活衣食住行通讯交流方式、对新生事物的新认知方式、新的人际关系,带来全新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推动中国人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第四,加强与各国文化往来,实现了近代以来持续最久、范围最大的文化开放,大量引入国外进步的文化学术法律教育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研究,建立多种新学术门类、学科,完成了与国际学术规范和评估方式接轨,扩大国际学术对话交流,参与人类共同的研究课题,追踪世界学术前沿,不断开辟新的科学认知领域,实现了新中国前所未有的学术文化创新。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等部门建立完善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协作的科研或发展基金资助计划。针对改革开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不断开展创新研究,取得创新成果。
第五,发展进步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极大丰富了社会文化。各类出版物品种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普及电视、电话、手机、电脑、网络信息;引进国外及港澳台影视、音乐、歌曲,创作多种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开创街头娱乐、休闲、旅游等新的文化形式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城市景观文化、企业文化等新领域,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使国人的知识大为丰富,眼界空前开阔,精神娱乐生活大为活跃。
第六,持续开展国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讨论,扭转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偏颇认识,重新整理出版大量古籍,发掘保护文物古迹。对儒墨佛道诸子百家学说,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富于当代价值的内容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同时加强对古希腊罗马、西方中世纪和近现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展对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创造条件。
新时期党的文化创新是在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推动下,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及其带来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为生活源泉,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为特征,以振兴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为目标。30多年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以来更将文化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体制,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党领导下的文化创新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四、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动力
近代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摧毁了支撑传统文化的权力基础。其后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变,不断提出中国文化更新的命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创新,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大多经历了从《天演论》启蒙到唯物论自觉的思想历程。前者打破了传统“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维模式,后者提供了科学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历史进步的思想方法。领导、参与五四运动,亲历新文化启蒙向社会政治改造思潮的转向,给了他们清醒的政治和文化双重革命的自觉。毛泽东写的《新民主主义论》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从政治和文化两个维度总结党顺应历史潮流,创新制度与文化的革命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近现代世界历史上最新最革命的思想体系,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世界观,其革命性、现代性、科学理性特征,超越近代西方各种冠之“进步”的思想体系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响亮口号,指导党以实现与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相应的文化形态作为推进中国文化的最终目标,推动古老中国迅速跨越现代门槛,跻身世界现代国家之林,鼓舞党在政治和文化革命中对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价值观念采取强有力的批判态度,开辟了一条勇往直前的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党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原则,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随着时代形势主题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有利于革命成效、建设成效、社会进步、满足人民需求为原则,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工具、手段。
当然,文化创新也经历了严重挫折,留下深刻教训:一是一度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没有进行认真区分清理,对西方文化中一些进步的成分认识不够,未能全面贯彻“双百”方针。二是一度忽略文化自身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认知偏颇,以至发生“文化大革命”中损坏文化的悲剧。三是一度未能全面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对共产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能充分注意适合历史、国情、社会发展和国民心理要求的较为稳定的国民文化形态建设。这导致文化发展曾出现较多甚至较大幅度的波动。
然而,党领导文化创新的历程也显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1940年毛泽东讨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性时,对西方现当代文化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强调“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主张只吸收“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而在经历苏共二十大引起动荡的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将“向外国学习”重新定位于“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同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的毛泽东思想体系,坚持批判“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中国新的文化价值理念的世界性要求。以文化的自觉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自强,为当下理性创新文化提供了强劲动力。(参阅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开辟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以负责的态度,持久的耐心,艰苦细致的工作,总结历史,立足当下,开创未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地实现中国当代文化的理念观念体制内容的进一步更新创造,是理论工作者和文化学者应当负起的责任。
(朱志敏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