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加大对三农投入的题中之义
导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经济之声推出中央一号文件系列评论《九论“三农”》第四篇:如何撬动为“三农”输血的金融杠杆?
中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今年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关键词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被摆在第一要务,这其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加大投入的题中应有之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从2004年至今,农村金融问题出现在了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从未有过间断。从最初的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投入,再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输血功能,是中央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
然而,尽管政策频频使出重拳,农村金融的发展还是存在瓶颈。金融机构厌农、弃农的倾向仍然没有改变,一些新型金融机构一旦有条件就 开始寻求农转非;跟商业银行无法充分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相比,农村高利贷等地下金融盛行,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当下农村金融需要加快发展, 但商业银行在不断逃离,这个矛盾始终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让农村经济处于失血状态。
在过去多年农村金融改革的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能否缓解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人庆带来评论。
农村金融发展遇瓶颈 城乡二元结构成阻碍
主持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仅仅新农村建设就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因此有观点说,亟需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以改善农村经济失血的现状。但现实难题是,农村金融面临着一些难以破除的瓶颈,现在我们的农村金融发展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李人庆: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由于工农产业发展特征的差异以及在产权制度上环境的差异,这都使得商业金融在城乡之 间会选择发展城市金融而不是农村金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因为存在城乡二元制度,更应该发展符合农村金融需求和特点的农村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而不 应该简单的用金融市场化改革或银行的商业化来排斥发展多元主体的农村金融。
金融体制滞后系阻碍发展深层根源
李人庆指出,农村发展不足的深层次根源还在于我们的金融体制滞后,监管体制和观念认识层次低,监管能力差。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正如三农问题一样, 并不能仅仅从农村金融本身找解决办法,需要在金融制度改革、金融监管理念更新以及三农制度如农民财产权、保险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入手。如果不能深刻的反 思和尽早及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将极大影响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不能解决农村发展的金融困境,不能扭转市场条件下金融体系制度成对农村、农民的 一种剥夺,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将进一步扩大和扭曲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影响中国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李人庆说,要从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简单做一个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金融作为一种经济的发展血液和命脉,掌握金 融资本多少就意味着资源掌控多少,意味着资产的多少。近些年来从绝对量而言农村金融是发展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城市金融比,它实际是萎缩了。简单比较 一下,城市居民买房可以贷款,农村居民建房却只能自己积累,因为房屋本身并不能为农民提供抵押,就可知城乡之间存在的金融供给制度上的巨大差异。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三农”发展 致城乡间差距拉大
李人庆表示,农村金融是净流出的状态,农业、农民、农村始终存在着融资难、贷款难等一系列资金短缺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金融制度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体制制度性原因之一。
伴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城市居民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的的确确获得了巨大财产性收入,但是农村居民因缺乏产权制度,仍处于无财产权的地位或者有物产而无资产的状况,如果把财产和资产算进去,城乡之间的差距要比收入差距大很多。
这些农村产权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滞后是近些年来城乡之间扩大的重要制度原因。
民间资本成农村金融“主力部队”解决制度性歧视
主持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还提到,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去年我们看到民间借贷风波可以说很激烈, 而且游资炒作农产品像大蒜、绿豆等等炒出了泡沫,因此从现实情况看来,民间资本能不能对三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政策的引导和规范是一个考验,怎么来鼓励 和引导民间资本来进入农村金融呢?
李人庆:实际上制约中国农村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金融制度、监管整体上存在着对农村金融的一个制度性的歧视,就是把适用于城市工业的金融制度,用 在本身就存在着巨大制度缺陷的农业农村上。整个金融制度在农村金融的垄断和傲慢,无视农民和农村的金融需求,不仅不进行市场机制化改革,而且使国家垄断商 业金融进入农村,也不准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实际上目前农村金融大多是依靠民间金融来支撑的,很多调查表明实际上农村金融60%、70%更高的时候是民间金 融支撑农村金融,只不过是在地下或者水下。
整个金融体制、金融供给主体单一,金融形式单一,金融抑制和利率控制,整个国有体制和金融短缺下的金融监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要建立符合农村发展金融制度就需要建立多元化、多主体、多形式并举,有效的进行政策扶持和制度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这一议题,山东省人大代表郭跃进说,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收缩和信贷功能的萎缩,在农村吸收的资金通过上存上级行源 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以山东沂水县为例,全县五分之一的存款余额流出县境,其中流出资金的60%来源于农村,转向了非农业方面的投资。另 外,部分从农村起步发展壮大的农户及经济组织逐渐进入城市,将资产和资金也带离农村。
国家新政学院学报的观点认为,安徽省凤阳县在探索农户资金互助社发展时,尝试了与信用社合作的两种模式,降低了农民贷款的门槛。一是由信用社委 托互助社向农户贷款,将原来由一对一分散服务农户改为集中服务互助社,再由互助社服务社员,从而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二是由互助社将社员股本金作为风险担 保金存入信用社,信用社根据股本金大小确定对互助社的信贷额度,如果出现呆账、坏账,则由股本金承担风险,激励了互助社内部约束机制和信用机制的形成。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的研究员指出,外国银行目前只是积极争取中国城市地区的投资机会,对贫穷的农村地区不感兴趣。发展农村金融最好的办法是打开市场,让民间资本进入,因为他们更了解基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