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留守儿童日记:吃顿包子比登天还难
时间:2012-02-08 09:37:4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日记倾诉编成感人的书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晴。我心里很想爸爸。不是因为我很难照顾家(照顾家很难),也不是很难煮饭给弟弟吃(给弟弟煮饭也很难),是 因为爸爸这次去的不是兴义,不是花十几块钱就能回来的地方,而是要花五六百的路费才能回到家的地方,以后他回来就更不容易了。每天放学回家来,即使做错了 事也没有爸爸的骂了……这一回,爸爸可是要到过年才回来,我会很想爸爸啊!”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小学生杨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新春伊始,又将有数亿农民工离乡背井去往大城市打工,他们可爱的孩子则被迫留守家中。昨日,一本名叫《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新书选择在这个时候 悄然面世,这本书里选登了杨敏与她另外25个小伙伴的220篇日记,真实反映了这些孩子们令人心酸的留守生活,从贫乏的物质生活,到亲情的缺失;从繁重的 家务和生产劳动,到与年龄不相符的坚强;从随时可能失学的教育问题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心理问题,这本日记既折射出这26个孩子的心声,也是全国7000万 留守儿童的生活缩影。“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话明天就不够了”,“妈妈,你在哪里?”,“我每天都放牛,有时放两次,一次是两三个小时”,“我会照顾好弟 弟,妈妈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太不爱我们了,我们才这么大,就要上山去干活”,“老师,我又要请假了……”这群平均年龄仅9岁的孩子的文字简单而稚嫩, 却真实地打动人心、催人泪下。

  记者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上醒目的标注着编者——— 杨元松。据出版方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介绍,正是这位名叫杨元松的农村小学老师促成了这本感人日记的出版,他是这26个深山里的留守孩子们的老师。杨元松 在批改孩子们用以锻炼写作能力的日记时,发现了这些独自留守家庭的孩子们的坚强和独立。心酸之余,他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于是决定将这 些记录下来,“我想告诉那些看着媒体的报道,或信或疑、或悲伤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告诉他们这些孩子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痛和欢喜;告诉那些城市的孩子和 成人们,他们的脆弱在这些孩子面前是多么可笑,多么难堪,多么养尊处优;告诉所有寻求心理独立的人们,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更加励志”。

  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腰封上有这么一句话:“不要用可怜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即使要为他们修路铺桥,也是我们背后的秘 密。”而这本书出版的背后,确实饱含着一位乡村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日前,此书的编者,26位留守儿童的老师,贵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师杨元松向 外界透露了此书出版的前前后后。

  一次摸底引出无数震撼

  2010年春天,贵州遭遇旱灾。杨元松发现六年级女生杨海叫每星期总要请一两天假。起初她在请假条上只说家中有事。这样过了两个星期,杨元松隐 约觉得这孩子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单独询问了她。这一问把杨元松吓了一跳———原来她的爸妈常年不在家,家中就她和两个弟弟,他们的生活用水,要用大水壶 到很远的地方背,双休日背的只够用两天。上课期间,下午放学去背就晚了,于是只得请假。

  这件事对杨元松触动很大,他开始对学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用水情况做全面摸底。同时,一向很重视写作教学的他让孩子们把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用日记写 下来,也当作摸底的一个事项。没想到,这一摸就摸出了一大堆让人震撼的问题来:杨海叫每天放学回家,要做饭给两个弟弟吃,早上天不太亮就得起床做饭,几乎 每天都得到山里去背柴,下雨时还得种坡地的玉米;杨敏的爸妈也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带着弟弟要做家务,要按时到一公里以外的公路上去背政府工作人员运来的 水,要养一群鸡,下雨了也要种地;徐梅的爸爸去世几年了,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她也带着两个弟弟上学、放学、做家务、种菜,到山中背柴、背水;父母离异、记 事以来几乎没有得到母爱、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徐艳,只要在家,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帮助爷爷奶奶,不管是做家务还是种地,样样在行,奶奶身体不好,懂得感 恩的她用勤劳尽量报答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杨海刚自小失父,母亲早改嫁,现在,他几乎每天都得跟着视力非常糟糕的爷爷背水,他还小,只能用容量20斤的塑 料壶……

  对于孩子们日记中提到的事,杨元松起初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于是他和他的同事连续往一些留守儿童家跑了几趟,事实证明,现实比他们日记中记述的严重得多。

  抗旱结束后,杨元松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些留守孩子的这种精神、这种生活,如果呈现在都市的孩子眼前,会怎么样呢?于是,这本日记就顺理成章的结集了。

  但出版的过程却是杨元松意想不到的艰难。2010年8月,他开始把日记集递交给深山之外的大小出版社,后来又以电话和电子邮箱的方式四处推荐、 投稿。他本以为这样的材料到了出版社或出版商的眼前,会立即产生震撼,社会也会即刻为之一亮。可是,当得知杨元松和孩子们根本不可能具备自费出版的经费之 后,在好多出版单位里,稿子就成了垃圾。

  几经周折,差不多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杨元松收录的日记集被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和江苏文艺出版社看中了。他们接到稿子后,立即决定帮助他们出版。

  杨元松说:“我并不是要把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告知广大有爱心的人们,然后让大家一起去改变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我的想法是:不必太急切地改变他们 的处境,但是一定要为他们探讨寻找美好明天的做法和意志,让坚强的人认识更坚强的人,让处境相近的人互相激励,把苦难当财富享受”。

  养鸡、卖鸡是留在家里的孩子们为自己找零花钱的一种方式。

  老人和孩子是当地生活、劳作的主力。

  操持整个家的徐艳,在弟弟眼中,比妈妈更亲近。

  日记实录述说弱势群体

  不要再吃了,再吃的话明天就不够了。

  家里很穷,每天上学我都饿着肚子回家。早上起得太早,也不想吃饭。这是我的一个困难,也给妈妈增加了负担。

  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

  回来的时候,我们要经过一段很陡很长的大坡,爬坡十分艰难,我们的脚都抖了。我背的水一路走一路洒,回到家,三十斤的壶里恐怕还没有剩下二十斤呢,好可惜啊!而我似乎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

  爸爸昨天晚上才回来,今天一早他又要出门。我真舍不得他走,但是他要挣钱来养我们,还要供我们读书……到了大路上,爸爸又问我们还有多少钱。我说只有5块了。他又拿了15块给我们,叫我们每人每天只能用5角。说完,就有一辆客车来了,爸爸就走了。

  中午,堂哥哥忽然跑来我家,说我爸爸打回电话,他明天就回来。这是我们盼了好久好久的好消息。我们多么希望爸爸早点回来啊……整个下午,我们的心情都好极了。

  到了公路上,想到只要客车一来爸爸就要离开我们,把好多事情扔给我们,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回来,我就忍不住又哭了。爸爸问我:“你为什么要 哭?”我不说话。爸爸又说:“你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把初三读完再去打工。”我一直哭到爸爸上车。回到家里,我心里空空的,什么事情也不想做,连饭也不想 吃。

  爸爸每次打电话回来都是问我的学习好不好,我就说:“不好,还是老样子。”爸爸说:“你要专心一点、注意一点,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只想着玩,要 好好学习,以后考到好的学校去。”爸爸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了。因为爸爸很关心我的学习,爸爸每次都这么对我说,每次我接到爸爸 的电话都会哭。

  爸爸就对我说,人长大了不许在别人家接电话时哭。可是爸爸越说我越哭,爸爸就说,如果我再哭的话,以后他就不打电话来了。后来我就不哭了,爸爸说这样才是他的好女儿,可我听到这些话,我就更想哭,可爸爸就是不让我流眼泪。

  我爸爸和妈妈去广东打工,已经去了一年半了。我和弟弟从小就和外婆长大,外婆一直对我们疼爱有加……外婆是不能做重活的,她有一种病,她一做重活那个病就会发。外婆每天回来都很疲劳,我只能帮她做饭,外婆还夸我是好孩子,我听了非常高兴。

  我妈妈去打工了,就只有二姐、外婆和我在家。我姐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姐不回来就是我和外婆在家。晚上外婆在上面的老房子睡,我一个人在下面的新房子睡,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很害怕。如果妈妈不去打工,我就不用害怕了。

  专家关注留守儿童

  据近期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虽然随着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数量在逐步减少,但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王小鲁看来 “我国的扶贫工作虽然有目共睹,同时扶贫政策的盲点也多。”他曾对记者表示,因病至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大量存在。“现在其实最困难的常常是这样一些家 庭,比如说家里有一个重病人或者有一个长期慢性病的人,需要大量的医疗费,农村的收入保障又不健全,他要自己负担很多医疗费,一下子这个家庭可能就陷入贫 困了。”他说。

  同样,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成了一个政策“盲点”,并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据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不足现象突出。父母外出务工年限在1年以内的留守儿童不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的占21.3%,比父母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群组高出6.4个百分点。

  调查还指出,与孩子沟通较少的家长不在少数。调查中,有21.1%的家长通常一个月才会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联系一 次,1.3%的家长甚至与孩子没有联系。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电话(含手机)走进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家庭,成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主要形式。调查 结果同时表明,选择通过电话与孩子沟通的家长所占比例超过了75%,并远远高于其他联系方式,成为家长与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家长常年不在身边,心理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的成长中面临最大的挑战。

  有媒体报道,广东省政协常委、团省委副书记陈东和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副厅长沈梅红曾在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联手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广东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关爱工作”的提案。

  提案指出,随着广东“双转移”政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人口的持续攀升,广东已成为全国留守少年儿童超过百万的七个省份之一,并且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的确,留守少年儿童已经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据上述两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根据省未成年犯管理所提供的调研数据,在押犯人中曾为留守少年儿童的比例达20.1%。

  某机构课题研究就表明:“有犯罪记录的新生代农民工中,80%在幼年时期被留守农村无人看管,犯罪原因主要为成长环境不利、家庭教育缺失、心理 功能失常。”“应当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纳入扶贫工作的重点范畴。”有专家指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系一代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外出务工者的 家庭幸福,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多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贯彻落实很不到位,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亟待改 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