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州: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动摇
时间:2012-02-06 11:32:01  来源:德州日报  作者:手机看新闻 
  吴翠云同志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提出“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指出“德州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我们必须集中一切力量、聚集各种要素抓发 展,在全面转型、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创新图强,加快赶超步伐”。这为我们今后工作中突出什么、围绕什么指明了方向。

  旗帜鲜明地把经济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德州市处于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的中前期,其主要特征是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其主要任务是快速提升经济总量及人均数值。用工业化理 论分析,德州市已经进入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快速推进工业化。横向比较,德州市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市,相比 同区域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不足和人均数量较低是主要问题。从德州市经济社会的矛盾看,其主要矛盾是居民对快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的矛盾。从德州市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和各项事业看,其发展水平和矛盾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部工 作的中心,毫不迟疑地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在经济总量提升中提高发展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把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体系的重点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区域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 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 资本引入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德州提出的“10+3”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德州市的 发展优势在于两个方面:区位交通优势;人口数量和质量决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明清时期,利用这两个优势,德州市成为全国前30位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德州要 再现辉煌也必须发挥这两个优势。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最能使这两个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工业化是指一个区域内,工业逐步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同时,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指一个区域,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 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因此,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一个经济社会过程的两个方面。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了工业 化的推进。经济发展史证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德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推进阶段,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效应开始显 现。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人口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土地等农业资源过于庞大,导致农业经营单位达不达经济规模,从而农业经营方式无法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均福利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均等化。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和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 体化创造了条件。

  通过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建成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教育和科技(包括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创 新能力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途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和创新的平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社会机构都能成为创新平台。有 四个较为紧迫的方向:提高企业和政府的研发投入;以建成德州大学为重点加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新党校建设为契机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干部培训机 构,实现干部培训的规模经济效应;建立政府决策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

  通过加快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报 告》提出“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州市要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必须推动改革开放。改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当前,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改 革行政体系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部分。改革目的是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开放是对德州市以外的地区全面开放,既包括国内也包括国外,既包括邻近区域也包括东 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较远地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通过开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和强化德州的竞争优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