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与上海,虽地缘相近,直线距离只有50多公里,然而天堑长江却割断了两地的陆路联系。苏通大桥建成之后,仍需绕行190公里,车程达2.5小时。
南起崇明岛、北止启东市的崇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启东与上海的实际距离,促进苏北、苏南、上海三地产业转移,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北侧,三面环水,向南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直接的过江通道,从启东到上海需要向西绕行苏通长江大桥。2.5小时的车程,使启东一直无法享受到上海的辐射优势。
如今,这样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全长约52公里、南起于上海崇明县陈家镇、北止于启东市汇龙镇的崇启长江大桥已于2011年12月24日通车,极大地缩短了启东与上海的实际距离。
启东市委书记孙建华介绍,崇启长江大桥建成后,启东境内任何一点,抵达上海境内都不超过半小时。从此,启东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经济圈。
这条东部沿海大动脉的贯通,还有效打通了国家高速公路G40上海至西安的路网,激活并完善了长三角高速公路网城际通道规划,改写了区域交通版图,提高了经济运营效率。随着不久后宁启铁路的建设,启东还将与上海一起,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
实际上,启东“融入上海”的效应已经显现。上海外高桥集团及上海城投开发总公司首次走出上海,建园启东。目前,一期200亩已建成了4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二期1600多亩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
此外,上海城投已与启东和江苏沿海开发集团合作,共同打造39平方公里的江海产业经济园。一个沪苏合作、接轨上海、面向国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生态新区呼之欲出。
双向产业转移,苏北有望成为区域经济次中心
“南通,南通,向南不通。”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交通运输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制约,上海的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主要是沿着沪宁高速、沪宁铁路、长江以及沿海等交通主干道,向苏南、嘉兴、宁波等地转移。启东以及江苏苏北沿海和内陆地区,却因为长江天堑的阻隔一直与这样的机遇失之交臂。
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产业布局日渐明朗的格局之下,这条跨越长江的大通道将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崇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得资本要素的流动更为畅通,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效益提升。对于上海和苏南板块来说,向苏北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将更加便捷。
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吴福象认为,江苏沿海沿线的交通大动脉被打通之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能够在短期内快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真正实现产业以上海为中心、分别沿着海岸线和长江岸线向外转移。
这种转移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一方面,那些占用耕地较多和对劳动力成本较为敏感的制造业将会向北转移;另一方面,为制造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服务、金融服务、营销服务等产业将从苏北沿海地区转移至上海。
“产业的双向转移,又将带来人才要素和产业投资的双向流动。这种转移对于转入和转出方是双赢的。”吴福象说。对上海而言,可以更好地发挥总部经济优势,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启东及苏北沿海城市来说,也有利于其发挥桥头堡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成为以现代制造、旅游服务、都市农业等为主的区域经济次中心。
发展联动江南,苏南板块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其所发挥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沿海地区。对徐州、宿迁、淮安等苏北内陆城市而言,崇启大桥将促进这些城市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再布局。
具体而言,大桥建成之后,南通等苏北沿海地区将借助资源与产业转移成为上海经济中心的发展腹地和跳板,成为上海向北发展的重要通道;在苏北沿海城市发展起来以后,又将进一步辐射苏北内陆城市,使其纳入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腹地,苏北板块内部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效应势必加强。
那么,崇启大桥建成通车之后,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板块,是否会受到苏北地区竞争带来的冲击呢?
吴福象分析,短期来看,上海增量产业向苏北转移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削弱苏南板块的影响力;但从长期来看,大桥给苏南板块带来的机遇将大于挑战。“一方面,可以强化和提升苏南板块在长三角原有的优势产业地位,包括电子信息、移动通信、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等产业;另一方面,苏南和苏北可以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做出相应的调整,强化自身优势并进行差异化定位。”
相关专家也认为,大桥通车后,在过去苏南苏北互动、省内单向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上海将作为第三方加入。空间上的三方互动,也将为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