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忽略了“恐归族”背后的社会因素
时间:2012-01-16 16:28:46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王石川 

  春节临近,是否回家过年又让“恐归族”开始纠结。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探寻很多人不 愿回家或是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可能淡忘了乡愁;一个人再有身份,也很难抗拒过团圆年的温馨召唤。对于不少中国人来 说,回家过年就是信仰,就是图腾,就是念兹在兹的炽烈情怀。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然而在今天,有不少恐归族,他们寄居在远离故乡的外地,百味杂 陈,百感交集。表面看起来,回不回家过年,只是一个很私人化的情感选择,但应该看到,现如今它被揉进了不少社会因素。

  恐归族不回家过年,不外乎三种原因。

  其一是不敢回家。刘邦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而那些在外地惨淡经营的游子,则绝无这种底气。他们胆怯,畏葸,甚至自卑,不敢回到乡村 过年,春节期间,乡村的人最多,他们害怕比较,怕盘问,怕嘲笑。此外,有些年轻人已经过了适婚年龄,但仍孑然一身,一旦回家,焦虑的父母总会不厌其烦地训 导或劝说,而看到同龄人的孩子已经老大不小了,登时一阵复杂况味,于是也不敢回家。

  其二是不想回家。在外工作久了,逐渐适应了城市化的生存逻辑以及生活习惯,而一旦回到乡村,有时不太适应,于是索性不回。比如,非常厌倦那些庸俗的人情消费压力,或者不够适应贫瘠的乡村文化状态,以及乡村缺少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都会导致一些人不愿意回家过年。

  其三是不能回家。这些人想回家却回家不了,家里有白发苍苍的父母,有一盏永远明亮的灯,有浓俨得一听就要醉了的熟悉乡音,还有儿时的玩伴,但是 就不能回家。比如买不到票,当前,无论是公路运力运力还是铁路运力,都远远无法满足让想回家的人都能回到家,每年总有一些人买不到票而滞留于外地。再比 如,假期太短,有人感慨道,“春节七天假,路上我就要耽误四天”,春节回家只能和父母团聚三天,还没有休息好,就不得不和父母说再见。调查显示,春节回家 休息如果只能在三天以内、不能随意留在家陪伴家人的人群痛苦感较高,而能在家休息半个月以上的人,痛苦感觉较弱。

  此外,还有一类人是拘泥于经济原因也不敢回家,比如报道称,在上海打工的熊良山夫妇,打工12年仅回家1次,面对面已不认识儿子。不是不想回家,一是票难买,二是路费高,“回一趟老家两人路上火车加汽车路费要1000多元,还不如省下来给孩子。”

  别把恐归简单地归结为个人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社会问题——交通运力不足,看到城乡差异明显,还看到假期设置不够灵活,要知道一些人甚至 享受不到春节放假,或者享不到7天,这凸显出职工权利贫困。此外,还能看到城乡二元体制问题,养老问题,外来工孩子教育问题,如果农民工融进了城市,成为 体面的打工者,有了市民待遇,可以把父母接到城市,孩子能够在城市里接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回不回家过年,真的没什么区别。

  人们常说“心安之处即故乡”,真的如此吗?心安了就能抹平对父母孩子的想念,就能排遣内心的孤寂以及割舍不断的乡思?起码说,家在哪里,故乡才 可能在哪里。但愿城市的管理者能够多一些人文情怀,多那些留在城里的恐归族多一些关怀。更期待制度的健全与革新,能够减少恐归族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