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愿微志愿成为社会机制
时间:2012-01-10 13:21:52 

如果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愿意提供、接受“微志愿”, 愿意从自己做起在生活点滴中帮助他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充满温暖和人情味。

  针对英雄船长福叔及乘客陆伟良英勇救人事迹,19日,《佛山日报》向社会发布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给社会以温暖向上的力量。市民们纷纷表示,将从自己做起,在生活点滴中帮助他人。

  无独有偶。一床棉被、一个电话、一台风扇……一个捐赠善举温暖整座城市。旨在帮助困难居民,南海区近日启动“千个圆梦”计划,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汇集众多的“微志愿”推动大关爱、大文明。

  “微志愿”倡导莫以善小而不为,不怕微小善举,长期坚持就会集腋成裘、堆沙成塔,本质就是呼唤世人“在生活点滴中帮助他人”。 今年7月,团市委首提“微志愿”, 用“微志愿”推动“微文明”进而汇聚“大文明”。

  一座城市的志愿服务精神,既要在重大活动中“聚是一团火”,又要在日常生活中“散是满天星”。重大活动之外填补志愿服务“空白期”,是“微志愿”“出炉”的一个背景。然而,从理念层次来看,“微志愿”并非表达了一个“举手之劳、帮助你我”的朴素理念,而是表明在志愿服务面前,人人都可以是参与者,人人也可以是受益者。

  志愿服务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在不少人看来,志愿服务是强者对弱者的帮扶或馈赠,强者或富人提供志愿服务,但甚少享受志愿服务;弱者或穷人接受志愿服务,却难以奉献志愿服务。

  显然,“微志愿”打破了志愿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的截然分野,强者或弱者都可提供“微志愿”,都将受益于“微志愿”。只要你生活于社会网络,只要你是生活中的鲜活个体,你总有一天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麻烦,碰到某个不经意的“志愿者”出手相助。这位“志愿者”并非注册志愿者,而是你认识不认识的一个路人或邻居。这个路人或邻居,就是践行“微志愿”的志愿者。

  “微志愿”的更深寓意还在于,倡导人人怀有一颗向善之心,以举手之劳的细节善举编织城市的温暖“被窝”。在陌生人社会,“小悦悦”事件透露的冷漠、无情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英雄船长”李福根舍身救人又感染和唤醒每个人的良心。如果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愿意提供、接受“微志愿”, 愿意从自己做起在生活点滴中帮助他人,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充满温暖和人情味。就像南海“千个圆梦”计划,1000个梦想的背后站着1000个向善之人,因为1000个梦想的集腋成裘,给社会注入了温暖向上的力量。

  “微志愿” 从自己做起,在生活点滴中帮助他人,以温暖城市、人心的生活细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和社会风气,值得期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