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紧紧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积极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招投标平台和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营造公正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2009 年4 月,由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成立市政务服务中心,搭建了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共进驻市级部门31 个,设立办事窗口106 个,可集中办理155 类323 个审批和服务事项。通过再造审批流程,对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审批环节的事项实施联动式并联审批。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阶段实施“联动式”并联审批后,办事企业从原先要依次找13 个部门审批变为只找1 个窗口, 从提供13 套资料和图纸变为提供1 套,从接待13 次现场踏勘变为接待1 次,整个事项审批时限由319 个工作日缩短到45 个工作日。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共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64780 件,提前办结率95%,按时办结率100%。同时,为了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将政务服务向区县、乡镇、社区等基层延伸,在全市10 个区县、3 个开发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379 个乡镇(街道、站所)建立便民服务大厅,343 个社区、行政村建立服务代理点,政务服务覆盖率达到90% 以上,初步形成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以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为契机,搭建了以“五个统一”(统一交易市场、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诚信体系、统一电子监察)、“四个驻场”(交通、水利、建设行业管理部门驻场监督,纪检监察部门驻场监察)为主要特征的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的统一交易平台,并于2011 年1 月1 日正式运行。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公路等行业所有工程项目统一进场交易,做到全覆盖。设立“工程建设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实行资格后审,在原有3 种评标办法基础上,新增加先评后抽法和抽签法两种方式,为不同类别的工程评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成立“西安建设工程信息中心”,与交易中心合署运行、统一管理,实现无形的信息资源与有形的交易市场充分衔接。构建工程项目、企业、人员三级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西安建设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汇聚不同行业信用信息,搭建起市场和现场的联动机制。利用全程电子跟踪、实时监控、自动预警、全程留痕、综合绩效评估、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及时防范和纠正交易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按照“全面覆盖、分步实施、便捷高效、注重监管”的思路,建立以“一体两翼”(即以政府采购业务流程为主体,以执行平台和监管平台为两翼)为基本架构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并于2011 年7 月1 日起在市级部门推广运行。该平台主要包括采购业务审批、电子化招投标、专家库管理、供应商库管理、网上电子竞价、报表统计和政府采购门户网站7 个子系统,基本上覆盖政府采购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
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实现全流程覆盖,一体化开发:整个系统将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涵盖在内,而且开发设计过程一次性完成,各项业务间衔接顺畅,同步发挥效能。多系统联接,大财政模式:政府采购系统与财政管理的其他业务系统实现数据接入,放大并拓展了各个系统的功能,顺应了建设财政业务大平台的思路。自动化抽取,重信息保密:系统对于抽取政府采购评标专家设置了严格、科学的程序,自动完成抽取过程,抽取信息在开标前即便是操作人员也无法获取。标准化评标,全过程监控:对于采购项目,在供应商投标及专家评标环节实现标准化模板编制文件、电子化数据传送、音视频监控及刻录,最大程度实现评标过程的公开透明。电子化竞价,多品牌竞争:对于部分协议供货商品,系统可通过网上电子竞价方式完成采购过程,而且按照多品牌竞争的规则进行,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平台运行以来,采购周期从以往1 个多月缩短到5—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