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主张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推动中国经济的宏大叙事。但是,我们所谓的城镇化是有实业支撑的城镇化,而不是伪城镇化,更不是靠土地财政支撑的城镇化:因为很明显,如果将之称为城镇化的话,那无疑是对农民再一次剥夺的过程,同时,为中国制造的崩溃埋下了地雷。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的增长在某种层面上是以货币增长和土地财政共同诱发的,东南沿海的富裕正是这种经营城市理念和货币幻觉驱动下的财富增长。然而,我们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看,从货币化到资本化再到金融化,作为驱动城镇化进程大跃进的动力,其最终的载体是中国制造摆脱旧时权力体系逐步成长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非常迅速的。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相关人士披露,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我们的问题是,圈地运动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其本身产生的积极结果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原因很简单,中国市场化过程所面对的阻力并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手”,更多的是面对传统等级制度下的残余,即权力体系的横行无阻。权力通吃一切,是中国经济畸形的总根源。产权和契约精神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侵犯农民利益的事情不时发生。城镇化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和小市民利益的行为屡见报端。当一些人称之为“刁民”的时候,事实上“刁官”也就产生了。维权意识的觉醒,是中国现代性进程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标志,一小撮人决定一个经济体命运的时代必将成为历史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