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日大手笔地对辖区4个区县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
2011年12月26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重庆綦江区正式挂牌。新诞生的綦江区系原万盛区、綦江县整合而成。在此前一天,新的大足区,也在原双桥区、大足县基础上组建成立。
整合之后,重庆管辖的40个行政区县,减少到38个。国家民政局对此表示,这将有利于重庆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适应的行政区划格局。
两个新区在五年内都将建成城区人口超过50万人的特大城市。重庆社科院城市所所长许明玉认为,綦江和大足均位于成渝经济带的重要位置,两个大板块的崛起,将进一步改善成渝经济区“中部塌陷”的现状,促进成渝经济区腹地城市群的建设。
优化行政格局
黄奇帆此前表示:“綦江和万盛、大足与双桥,历史渊源本就同出一脉,但分别建立行政区,将资源分散,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大产业的形成。”
万盛是在1955年因南桐煤矿开采而单独设区。统计资料显示,全区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人。2009年,全区被定位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面临艰难转型。而相邻的原綦江县也仅2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因资源分散,难有长足发展空间。
黄奇帆称,綦江和万盛都是资源型城市,几十年来,在交界面上对矿区资源划分,基层磕磕碰碰,扯皮事情不断。
双桥区则相当于大足的“城中城”,亦在上世纪50年代因重型汽车项目设区,幅员面积仅2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如今重型汽车厂因发展需要,开始向渝北搬迁。同时,长期与大足在交通、市政等各方面的管理以及旅游开发方面矛盾不断。
黄奇帆表示,现在合并成一个行政区,就能杜绝类似事件,实现整体规划,整体开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綦江区政府官员介绍,新成立的綦江区面积为2747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镇,总人口122万,其中城市人口23万。新区的行政中心在原綦江区。原万盛地区则成立市级经开区,委托綦江区代管,主要发展煤化工、电力、装备工业、制造业、电子业等产业。
据綦江区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区GDP达到500亿,实现1000亿工业总产值。同时,争取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大城市骨架。
同样,大足区在2016年,也将建成一座50万人口的城市。
重庆市工商大学教授韩愈辉认为,这是重庆优化行政区划的重要一步。
重庆有着特殊的市情。它虽然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一样采用三级行政管理模式,但京津沪更具备城市特征,而重庆农村幅员面积广,实际属于省际架构。
韩愈辉认为,三级行政在重庆的实践显示,在管理上行政成本低,行政效率高,发挥了各区县的积极性,但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并没有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重庆幅员近8.2万平方公里,市级要直接管理40个区县行政单位,不但超过另三个直辖市,与其他省管地级市数量相比,在省一级政府中都是最大的,这对其管理是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