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三普”中新发现的胜天渡槽
清代墓碑楼
省文物局对外首次公布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
2007年7月,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截至2011年12月,已全面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前日,四川省文物局召开第三次全 国文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外首次正式公布了具体普查数据。此次普查覆盖率和到达率均达100%,基本“摸清”了我省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儿”
不可移动文物数全国排第三
在四川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65231处,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
文物普查相比增幅近3倍,种类包括古遗址类、古墓葬类,古建筑类、石窟寺及石刻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等,其中51836处不可移动文物为新发现。普查覆盖全省21个市州,覆盖率和到达率均达到100%。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琼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四川省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3位,进一步凸显出四川文物大省的地位。其中成都、宜宾二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处最多,均达6000处以上。登记文物年代最早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
为所有文物建立“身份证”
记者了解到,一些新科技、新设备开始应用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省文物局建立了数据中心,并构建起了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此外,还建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汇总管理系统”,为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了“身份证”。
“这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比以前大幅提升,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四川省文物局文保处
工作人员何振华说,1986年,我省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但受当时条件、观念和标准的限制,存在一定的漏查误登现象,调查范围也未能覆盖一些边远地区。
此外,随着“文物”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文物保护”逐步走向了“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时间尺度也开始向“20世纪遗产”和“当代遗产”保护方向发展。
6138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本次普查中,我省的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形势仍然严峻。”王琼说,在本次调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保存状况较差的达20.04%,差的达5.76%,其中,原来调查登记的6138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消失,“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
“6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原因包括地质灾害,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等。”何振华说,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得四川省千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此外,城市化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
的古遗址主要以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主,包括目前发现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桂圆桥遗址。在这处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比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时代更早的文化遗存,为三星堆文化源头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念图由四川省文物局提供
名词解释
不可移动文物
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
一旦一个建筑物或遗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暂定不可移动文物时,通常就受到主管机关保护,未经许可,包括所有者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变动、修改。如果是因为建筑工程开挖而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或考古遗址,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工程通常要立即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