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东到两江,从西咸到天府,四川再一次凝聚了世人的目光和期盼。从“规划图”衍变为“施工图”,天府新区建设为四川再次腾飞插上了动力引擎。
这是一座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新城区,贯穿了“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规避了当今城市化发展的种种误区,来自海内外的规划者、设计者、施工者,将在这里开始一场精雕细琢的城市建设创意展。
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聚发展的区域,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空间布局,以产业增长支撑城市发展,以产业强盛成就天府梦想。
天府新区建设,为成都市按照科学理念重构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提供了主体平台,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成都广阔天地的大门。
高起点规划:
天府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新城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市场分工的影响日益突出。天府新区,就是镶嵌在中国西部城市圈的一个璀璨的明星。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互动的新格局,引领着四川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迈进。作为承载四川乃至西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载体,天府新区如何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高起点规划,首要在于科学谋划。
天府新区规划图,描绘出未来天府新区的宏伟蓝图:“建成推进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建成产城一体发展的样板区、建成内陆开放高地的前沿区、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建成社会繁荣和谐的首善区”。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在全球的视野下,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在全省发展的大局中,着眼“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眼光和思维,确立天府新区的发展目标。
在去年9月初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天府新区概念首次正式露面。从天府新区的发展定位,可以看出其肩负的国家使命 ———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国际化现代新城 区。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8月10日,在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指出,要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新城区。
不久前出台的《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再次明确,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 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按照规划,天府新区将承担“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的核心功 能。
高起点规划,需要有创新的气魄和远见。
天府新区规划图,勾勒的不仅是一座城市未来长远发展的天际线,还有这座城市“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的点、线、面。
在天府新区的总体规划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塑造新型城市形态的要求得以充分体现。总体规划提出了门户能力、创新能力、高端产业、宜居环境、低碳节能、社会民生六大目标的达标指数:
到2030年,这里将集聚300个国际机构与总部,每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研发占GDP比重达到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要达到 75%;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0%,工业增加值达到5500亿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单位GDP碳排放控制在 0.35吨/万元,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4吨/万元,单位GDP用水减少到15吨/万元,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增加到45%……
当前与长远相统一、人与自然相和谐、总规与详规相衔接,构建了天府新区发展的强健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