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大问题阻碍中国城市化
时间:2011-12-26 09:10:1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杨艺华 郭晓涓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就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而言,从“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到真正实现“合理、稳定的城市化”还有多远?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推进面临四大障碍。

  户籍制度

  “等我攒点钱,就准备学个手艺,到理发店,再攒点钱,争取自己开一家店。”刚从工地下来、满头灰尘的农民工小李,略带羞涩地讲述了自己的理想。“不想回老家吗?”“回去干嘛,既然出来了就要在城里站住脚。”他坚定地回答。

  “两会”期间,来自甘肃的赵永康说,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够关注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和工资待遇问题。记者 郭晨/摄

  小李所代表的年轻农民工群体被外界视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有着在城市创业的理想,但是他们自身却似乎与城市还没有完全联系在一起。

  今年9月以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以及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先后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现有的城市化只是一种“半城市化”或者“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也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得不到同样的身份待遇,如何去获得最广泛的城市认同感呢?“如果户籍制度不改革,中国城乡之间的鸿沟就难以逾越。”研究学者们如是道。

  资源分配

  谈及农民工话题,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曾尖锐地指出:在中国的发展目标和资源分配中,农业始终没成为名副其实的重中之重。其结果是,农业被现代化浪潮越抛越远,至今无法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顶梁柱,无法创造符合现代社会的就业机会,无法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财富。数亿农民之所以离开家园,就是因落后的农业不能提供更多机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一些亟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如乡村公路、农村电网、水利灌溉设施等供给短缺,造成了农民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等困境;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广大农村不能分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卫生方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规模小,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和体系整体滞后于城市。

  “总体来看,中国用于发展的资源其实是初级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表示,从城乡资源分配的众多不合理可以归纳出,过去30年中,我国用于发展的主要资源,一是土地,用它来实现城市化、现代化;二是廉价劳动力,用它来降低成本,增加对外出口的竞争力;三是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使用,出现不少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四是生态环境付出昂贵代价。

  高房价

  有人说,“80后”好几代人要倒在高房价面前,这话并非危言耸听。无论国家统计局统计房价涨幅如何调整,现实生活的楼盘价并没有给人们多少调整的机会。当“70末”、“80后”走向社会时,面对着居高不下的城市房价,是拖上父母将几代人的积蓄购置一套城市小居,还是回家乡免去长期为贷款奔波之苦?这既是个人的困局,也是城市发展的困局。如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正在崛起,且远远超过当地居民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我国居民有购置房产的习惯。而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是在食用城市“未来的午餐”。

  在众多中国学者眼中,“高房价”已是伪城市化的“杀手”之一:因为现在靠土地财政的发展的所谓城市,城市本身现代化尚且遥远,但房价却“一枝独秀”,所以改变不了目前的这种高房价格局,中国城市化的的道路必将是既阻且长。

  环境污染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美国航空和航天管理局赞助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迅速的城市化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带从1979年开始,每10年白天表面平均温度升高0.05摄氏度,而夜间表面平均温度升高得更快。

  城市化不等于污染扩大化,城市化的初衷就包括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污染的最小化。如果环境污染不能得到解决,城市化的道路依然前景堪忧。(特约撰稿江工)

  外媒支招:城市化,应该“再柔软一些”

  农民工、住房、环境……在城市化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外媒建议中国建立整合的改革政策,走出健康、人性的城市化之路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也吸引着国际舆论的目光。

  英国《金融时报》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而按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说法:伴随城市化的巨大农村人口的转移使中国没有案例可循,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就是诸如住房短缺、工资低下、犯罪率激增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重要课题。

  “能否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下一阶段的问题,可能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继续保持近年来经济持续飞速增长的势头。”美国《华尔街日报》坦言。

  “给农民工提供住房和福利”

  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将会铺就50亿平方米的道路,建造170座快速交通体系(是目前全欧洲的两倍);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将会拥有5万栋摩天大厦——这相当于每年建造2个芝加哥城。

  无疑,“城市化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扩大内需的一个补救方法。”但《华尔街日报》接着表示,中国城市的主要“生力军”之一——“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所限,无法享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舒适生活,他们也很难参与扩大中国的内需。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香港《南华早报》同时也注意到了“高房价”等阻碍农民工进城的障碍。“棚户区不能称之为家,”该报说,地方政府应该按规定留出70%的现有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翻新棚户区,建造普通住宅。

  “如果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源且愿意这么做,它们还是能做到的。”《华尔街日报》提出了三个建议:首先为农民工提供公共廉租房,使他们能够和家人一起,在城市里扎根;其次把大城市的社会福利体系向农民工开放,以解决医保问题和子女上学问题;最后改变对地方官员的评价标准,引导官员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

  要为这些措施埋单,外媒建议,“征收房地产税”可以成为方式之一。最简单的办法是:按照房产的市场价值来征税。有了这笔钱,便可以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居民提供服务。

  “新土地改革可能难以避免”

  房地产税所牵涉的,正是中国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妥善处理土地问题。另有外媒建议,由于中国税制结构不成熟,征收房产税不如征收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而与城市土地相比,中国耕地的流失更应引起关注。

  法国巴黎银行主管弗莱德里克·赫维特说,中国过去8年中每年损失1%的耕地,相当于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这些流失的良田、草地和林场被高速公路和高楼大厦所取代。印度《新喀拉拉邦报》引用印度有关专家的话说:导致中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几乎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都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不拥有土地,而将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再由国有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则意味着“利润”。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的建议说,中国需要让土地“流转”起来。郑永年表示,鉴于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依赖土地而生存,这部分的土地或其使用权就需要“流转”给其他人,以期达成农业的规模经济。而在“流转”过程中,城市居民要从“房奴”或者“蜗居”解放出来,也可考虑获得“流转”土地。不过,“流转”之前,须先提供给农民足够有效的土地保护机制。

  “如果能够形成整合的改革政策,必将带来一场大改革,彻底改观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郑永年说。

  “用城市生产率取代GDP”

  而与开发相伴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引发的城市生活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外媒注意。

  路透社指出,“欲速则不达,犯错将在所难免”。这主要是指,“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这些城市还没有机会自然地内生成长,真正的风险在于这些城市将十分杂乱无序”,文章并称,“官员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节能或生活质量问题,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建设再建设”。

  美国媒体预测,中国城市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可能增加一倍;对水的需求可能增长70%至100%。由此,《联合早报》感慨,在新的城市化发展思路中,中国应该反思现有城市化模式的缺陷,回到城市化原初的出发点,把人作为城市化的主要内容,让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柔软、柔软、再软些”。

  具体措施上,麦肯锡全球学会高级研究员则建议用“城市生产率”代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把国有和民营企业能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效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决策者应该加强对资源需求的管理,不能简单地根据需要建设供应设施。比如,通过引入高峰电价上涨、放开汽油价格、采用节能技术等措施,使城市能源需求增速减缓,可能对石油的需求每天降低400万桶以上。

  美国《商业周刊》已发现,这种综合性的“城市生产率”模型在中国部分城市已有借鉴和应用。比如,武汉自2006年以来推出了先进透明的绩效管理体系,使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5%。

  “当然,中国的新城市经济要想长期持续地发展,需要有一大批中国城市采取提高城市生产率的措施,而不能仅仅是其中几个有远见的城市。”美国媒体称,“现在就落实这些措施要比未来才试图解决问题要付出少得多的代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