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政府才是闲置土地“最大地主”
时间:2011-12-23 16:26:34  来源:经济观察网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该“修订草案”规定,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晒太阳”满2年,县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未开工”、“满2年”、“无偿收回”等关键词,纷纷被媒体做进了所刊发消息的标题,试图以此证明这一回的“修订草案”比旧版的“办法”要硬朗不少。

      1999年国土资源部以“部委令”的方式颁行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这个“办法”属于部门行政规章,对开发商囤地的约束力一直流于形式。如果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们“穿一条裤子”,约束力就近乎为“零”。

       12年了,整个中国,各地中等规模以上的开发商们几乎没有不囤地的。大型开发商如万科、保利、绿地等上市房企,囤地本身亦是“业务板块”之一。这足以说明,现有的“办法”基本就没起到实质性的遏制效果。

      而这12年间,舆论对囤地的抨击却逐年放大,而且舆论开始痛批行政不作为,如此这般,当囤地现象愈演愈烈或经整治而再复发,国土监督系统从上而下所面临的舆论压力也不断放大。这应该就是国土部门下决心增加“办法”刚性的内在动力所在。

      然而,开发商们普遍把囤地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就算经修订后的“办法”由“合金钢”铸就,囤地现象也依然很难被遏制。不是笔者对国土部门没有信心,而是各级国土部门本身就是各地最大的“囤地大户”。

      当然,各级国土机构和它背后的地方政府,从来就不承认自己事实上扮演着地方“最大地主”的角色,而是美其名曰谓“土地储备”。可君不见,县以上政府哪个不设自身的“土地储备中心”?

      鉴于地方政府自身在囤地,而囤地的字面含义有“计划年代”的“投机倒把”之嫌疑,故生造出一个文绉绉的词汇叫“土地闲置”或“闲置土地”。

      政府囤地,最早出现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杭州,具体的做法是财政出钱,把市区那些快破产国企的土地“买”下来,破产国企拿到这笔款后,用于遣散下岗员工并补缴员工们的养老金等。而政府则择机将土地高价“拍卖”给开发商。最初,这一做法被视为“国企解困”之创新,冠以“经营城市”之美名。

      中国有句老话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的含义在当下要作反向解读才能读出真谛。也即要读成“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既然政府囤地在先,高价卖地在先,而且赚了个盆满钵满。那么,众开发商如何能不“上下其手”效仿之?

       这几年,城市越大譬如京沪广深,开发商当“地王”的就越多。它们之所以高价囤地不怕烫手,更不怕扎手,就在于他们深谙,只要各级政府麾下的国土部门继续争当“地主”囤地,就算把“办法”修订成“法律”,对不起,它依然只能吓唬胆儿小的。何况,这些个“地王”们之所以大手笔囤地,压根就没考虑真搞开发盖房子,而是学政府“土地储备中心”的样儿,择机争当“二地主”、“三地主”甚至“四地主”照样获利不菲。无论如何,它比挖地盖楼来钱更多、更快、更省心。

       说真话总会令人不愉快。再补上一句:“办法”修订总比不修订好,但愿修订后的“新办法”好歹能起点作用。阿弥陀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