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时间:2011-12-22 15:17:55  来源:红旗文稿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始终把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作为文化强市的重要战略来抓,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推进”的原则,大力加强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城乡文化的繁荣发展。

  1. 统筹发展规划,构筑城乡文化一体化整体框架。以城带乡,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发展战略是荣成市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基础工程,为此,规划构建了“一城、两带、三片区”的现代城镇体系。“一城”是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带动10个环城镇街发展。“两带”是依托沿海镇街打造沿海人居产业带,依托内陆镇街打造内陆村庄聚合带,促进人口、三产、文化向沿海集中,沿海二产向园区、内陆转移,实现沿海与内陆互促共进、一体提升。“三片区”是在进一步强化中部市区带动的同时,规划南部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北部以老县城驻地为中心,带动周边镇街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三大功能分区。根据这一发展框架,结合产业分布状况、区域文化特色,按照“整合资源、海陆联动、统筹发展”的思路,确定了打造以海洋文化为中心的蓝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 “五大文化板块”,依托五大板块辐射带动周边镇,实现了镇镇有文化特色、村村有文化归属、人人有文化认同的文化氛围。

  2. 共建共享,打造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网络。从统筹城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入手,将城市优势的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质的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城乡文化设施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抓。

  文化设施共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建成了以大型文化设施为骨干,以镇(街)、村(居)文化站点为支撑的文化设施网络。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行“三结合”方式:一是采取市政府以奖代补投一块,镇(街)投一块的方式,建成了“一镇(街)一站一中心”的文化阵地;二是采取强村强企自筹一块、镇(街)扶持一块的方式,兴建了一批高档次的村(企)文化活动中心;三是采取部门、企业联村共建中心社区的方式,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带动周边3-4个村、服务人口2000人左右的标准,将全市规划为310个中心社区,选定市直部门和企业进行帮扶,在帮扶社区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同时,同步兴建社区文化中心。每个社区文化中心都配备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信息资源共享站点、庄户剧团或群众演艺队伍,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设施的全覆盖。

  文化资源共享。把文化资源、文化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主体、以各镇(街)为纽带,以村(居)站点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开展了电子阅览图书周周换、卫星网络电影天天看等文化服务活动。二是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在投资升级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达到“光纤进村头、光纤到楼头”的基础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研发了VOD双向视频点播系统。三是实施远程教育惠民工程。借助市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传输网络,开通了远程教育频道、农业科普频道,实施互动点播,将政策法规、理论教育、文化科技等通过电视进村入户,使城乡居民在同一平面享受文化服务。

  文化队伍共抓。坚持专职、专业与业余队伍相结合,在所有镇(街)配备宣传委员、文化站长、通讯报道员、网络评论员、舆情信息员,在所有社区、企业和农村都配备文化活动指导员和辅导员,建立起市、镇(街)、村(居)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协调统一的宣传文化队伍;成立了艺术团、文体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物馆、文化馆、书画院等专业文化机构。以文联、妇联、团委、老干部之家等组织为纽带,以文化活动、文体比赛、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加强了业余文化人才培养和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积极发挥专业和业余文艺创作人才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创作活动,本着“策划一批、创作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每年都创作一批本地题材的文艺精品佳作。

  3. 城乡互动,搭建城乡文化一体化活动平台。本着“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全民参与”的原则,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互动,促进文化交融发展,切实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

  协会带动。先后成立了书法、美术、摄影、演艺等文化类协会,各协会根据自身艺术特点和专业特长,组织书法、文艺、科技等专业人才开展“培训进百村、艺术进万家”下乡培训活动,大力培养民间艺术骨干和艺术人才,挖掘整理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村,涌现了一批收藏之家、书画之家、剪纸之家等特色家庭,有10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人”称号。

  活动促动。整合各部门的文化服务职能、专业人才和群众文化资源,搭建城乡文化惠民活动平台。一是“希望之春”,以大型节庆活动为主,每年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迎春灯展、元宵焰火晚会、大型游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带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活力之夏”,以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为主,城里的节目下乡,乡下的节目进城,城乡互动,同台竞技,互相提高。三是“收获之秋”,以成就展示和形势教育为主,结合重大政治节日和重大活动,举办各类成就展、书画摄影展、红色收藏展等文化活动,教育了群众、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四是“欢乐之冬”,以文化惠民活动为主,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三下乡”、“百场京剧进农村”、“万幅春联送农户”、“科普进万家”等文化活动,把基层群众急需的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政策驱动。在资金扶持方面,“十二五”期间规划投入财政资金15346万元,其中2011年投入3932万元。在基层演出方面,为保证农村群众观赏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市政府拿出专项补贴资金,确保每年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演出150场以上,农村免费放映公益电影1.2万场以上。在公益服务方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市文博中心、图书馆、体育场、滨海公园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对城乡群众免费开放。

  4. 加快产业发展,夯实城乡文化一体化基础。加大政策扶持,重点培植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艺术品及工艺美术业、影视服务业、节庆会展业、娱乐健身服务业、网络文化业和印刷包装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成立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订《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邀请清华大学、中科院、省旅游局等专家学者,对本地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科学长远的规划。

  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打破镇(街)、村(居)、企业、景点、文化单位之间的行政区划界限,重点对文化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经营管理,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办文化旅游的积极性。

  引进培植产业重点项目。在招商引资中把文化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建立起文化产业项目库、信息库,成功引进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大型企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