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人——“两个北京”
根据全国妇联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多万人。这个数字有多大?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6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含港澳台)人口数量低于4000万。换句话说,留守儿童数量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省份的总人口,约等于 两个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北京人口约1961万,据2010年统计数字)。近年来,留守儿童人数还在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民工输出较多的农村地区,留守 儿童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中小学学生人数的40%。
“后希望工程”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三大问题:生活、学习和心理,其中心理问题最为严重。留守儿童家庭普遍经济困难,加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营养状况堪忧。孩子多由祖辈照 料,生活上有的因老人年龄过大,疏于照管,有的则过度溺爱;学习上他们难以得到辅导,与老人代沟明显,难以深入沟通。不少儿童心理尤其敏感,有的受到欺 负,自卑、自闭倾向居多,不愿与人沟通,有的甚至走上歧途。不少孩子与父母长年分居两地,虽然可以电话联系,但中国人感情普遍内敛,电话沟通多数是生硬套 话,一些父母两三年才能见孩子一面,由此导致亲子感情疏远。 “希望工程”实施已有20年,“有学上”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已经不是奢望。但是,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口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学校有 了,父母“没了”;知识近了,亲情远了;收入多了,快乐少了。这是“后希望工程”时期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你准备好了么?”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的趋势。虽然我国城镇人口已占全国人口一半(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会有更多农村人口进入 城市。原因很简单,城市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高的劳动报酬。对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进程务工是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大 量青壮年农民怀着“淘金梦”涌入城市,“农民工”逐渐扮演起“城市保姆”的角色,广泛从事建筑、餐饮、家政、小商品制造等行业。
虽然身处城市,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相比,在收入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差别很大,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无力供养子女在城市生活、 学习,不得不选择“一家两地”的生活。不过,这显然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2.3亿农民工和5800万留守少年儿童占到了我国总人口 的五分之一,这些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应当是全社会的责任。
110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希望这5800万少年儿童能享受到更多城市化带来的便捷生活与科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