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有惊无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此轮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大量投放的货币,从去年开始持续推升物价上涨;二是美 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三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刚性成本难以压缩。
走出“倒V形”曲线的CPI涨跌背后,既有市场无形的手作用,更是调控“有形的手”影响。不少产品价格都经历了“有惊无险”的一年。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产品时而卖难价跌、时而供少价涨的“大小年”现象也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猪周期”也依然困扰着养殖户,驾驭市场规律的能力以及保障农户利益的手段如今看来仍略显不足。
专家指出,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明年的通胀形势不能太乐观,“保民生”依然是明年稳定物价工作的最大挑战。
7月份后物价逐步回落
7月份之后,居民消费价格开始逐步回归常态。作为此轮CPI快速上涨的主要“推手”,以生猪、蔬菜为代表的食品类价格近来走势出现明显变化。尤其11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下降5.3%,整个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0.8%,是近年来所罕有的。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物价总水平在国内调控和外部需求走软的综合作用下见顶回落,说明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物价进入回落通道,显示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今年中国宏观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物价压力的减轻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也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成本得到了控制,这是实现‘软着陆’目标的根本前提。”
>>>峰会预告:倒计时!2011EJU华南创新峰会12月21日开幕(图)
物价仍是“笼中虎”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初步判断明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在3%—3.5%之间,通货膨胀不会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但从中长期 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结构转换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面积的减少等。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控仍然面临挑战——百姓对于“数字”和“实际感受”之间的矛盾就是挑战之一。
庄健表示,老百姓的感受更侧重于食品价格,而日用品、电子产品价格稳中趋降的趋势却很难感受到。因此国家对受物价影响比较大的群体应该有补贴的政策。同时保证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加大在社会保障上的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