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弱势心态”,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感觉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心态。笔者在工作调研中感到,在如今基层部队官兵中也有“弱势心态”存在。通过与社会比较,有的同志总觉得收入不如他人多,人际路子不如他人宽,社会见识不如他人广,办私事不如他人灵,生活得不如他人潇洒,精神上比较压抑等。这种心态或多或少影响一些同志的自信,影响工作情绪。
应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部队官兵极少有这样心态。相反,多数都有很强的荣誉感和优越感,那个时期的军人不只是待遇相对高,而且有鲜明而突出的荣誉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身边的一些人富裕起来之后,有的同志觉得,自己本领不比别人差,而生活富裕程度却比别人低;自己文化层次不比别人低,而事业成就似乎要比别人小……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弱势心态”。这也可谓是早些年出现的“当兵吃亏论”的一个翻版。这些年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物质条件、福利待遇的改善,这种心理有一定的改变。但是,这一问题却总是随着物质待遇等相关条件的变化而出现。条件好时,情绪高昂,比较自信,条件不好时,精神便显得不够振作,甚至有自卑感。
社会人群不可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总有相对的强势和弱势。我以为,基层部分官兵中的所谓“弱势心态”重要的是出现在“比”的方法有缺陷。一是比的标准问题。有的同志只比物质待遇、拥有的财富。不否认,这些东西固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知道,雷锋最有生活质量,可他拥有多少财富呢?即便是现在,有些成功人士原本在地方创造了良好的个人生活条件,可他们仍然愿意献身国防事业。这是为什么呢?是实现自我价值不一样。这就说明,是强势还是弱势,不能只用收入和财富来衡量,还有荣誉、地位和受社会尊敬的程度等因素,而荣誉地位和受社会尊敬的程度又是由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决定的。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这本身就是一般人不能相比的强势。二是有个怎么比的问题。社会任何群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或强势,一个成功商人的经商能力可能很强,但有病还得找医生,一个高明的医生能做到手到病除,但要吃可口的海鲜还得靠厨师。军人也有自身的强势,这就是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品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一些地方部门或单位之所以争抢着要部队复转人员,就是因为军人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即使我们要与社会人员相比,那也应该全面地比,不能用别人的长项比自己的短项,这样比只会产生弱势心理。
在这个问题上加以重视,我觉得首先各级领导要重视起来,它既关系到官兵的心理健康、全面成长,更关系到部队精神状态和战斗力的生成。信念来自于自豪和自信,自信的大堤崩溃,一个人就挺不直腰杆。因此,领导和政治机关应当对此加强调研,随时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复杂的背景下,更不能大意。其次要认真搞好教育,要使之成为主题教育的一项内容。特别要讲清所谓的社会强势与弱势的关系问题,认清军人的特殊价值,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让官兵学会正确地比较,形成自主意识,保持自信。再次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增强军人荣誉感,切实采取措施提升官兵素质,实现全面成长;通过改善物质文化条件,增强生活的优越感。应该说,“弱势心态”在目前许多社会群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作为军人来说,必须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使官兵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许定平 作者单位:武警8690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