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他们为何不愿回家:关注流浪儿童
时间:2011-12-06 10:00:47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 畅 郭舒然 
      在外人看来,回家,应该是流浪儿童最好的归宿。然而在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我们看到,除了少数被外力胁迫、非自愿离家的孩子,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主动离开家庭,并且千方百计不愿回家。“我们的墙高度已经从2米加到3米了,有的孩子一进来,铁门还没关上,就要往外跑。”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杜国仕说。长期致力于流浪儿童问题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晨也谈到,在许多救助站,防止孩子逃跑,成了工作人员共同默认的不成文的职责。

  家庭养育能力的缺失是儿童流浪的根源

  王岳是私生子,母亲是海南人,没有稳定收入,父亲常年在外,奶奶一家不肯承认这个孩子,小王岳没有一个合适的监护人。在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王岳一样,许多孩子都家庭离异,有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也有的孩子因家里贫困,出来打工赚钱,打工无着,只好街头流浪。

  大量有关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表明,许多流浪儿童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多,造成未成年人流浪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贫困、生存条件恶劣、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少年自身心理特点,以及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等。

  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39号文),在措施中谈到要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并具体强调了流出地救助保护机构要对流浪未成年人的家庭监护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对确无监护能力的,由救助保护机构协助监护人及时委托其他人员代为监护;对拒不履行监护责任、经反复教育不改的,由救助保护机构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程福财副研究员说,“说明这么多年来,我们终于直面现实,直面流浪儿童问题的根源是家庭监护能力的缺失。”

  “39号文提出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陈晨谈到,39号文明确规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的指导和监督,对困难家庭予以帮扶,提升家庭抚育和教育能力。村(居)民委员会要建立随访制度,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要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报告公安机关予以训诫,责令其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要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必须从家庭着手。”

  保护性救助不能适应当前流浪儿童需要

  董兵,14岁,来自河北定州,他是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常客,已经进来过十几次了。他母亲智力有障碍,父亲务农,没时间管他,麦收、秋收在家帮父亲做活,平时就自己出来卖报纸、打零工,被城管发现后送到救助中心,遣送回家,过段时间就又出来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