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移拟三年转移一座城
时间:2011-12-01 16:09:11
来源:新华网
提到珠三角,很多人立刻想到鳞次栉比的工厂,汹涌的民工潮,廉价的出口产品,以及岌岌可危的环境……珠三角作为中国率先发展的区域,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加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发展态势,“今天不主动调结构,明天就要被市场调整”已经成为珠三角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一场以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等全新举措带动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正在重构珠三角发展内核。
珠三角三年转移一座“城”
在距珠三角腹地约250公里的阳西县,台商陈士传的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与周边数十家来自中山的企业一道,他们是中山火炬产业园在阳西县“产业转移园”的第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企业。离开珠三角后,陈士传最大的感受是,过去的招工难和用电难等困扰在新的地方都迎刃而解了。
这仅仅是珠三角实施产业转移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在过去3年时间里,广东省拿出400亿元促进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转移。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35个“产业转移园”累计吸引各类项目2988个,总投资约7030亿元。从2008年到现在,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创造工业产值超过4500亿元,税收约250亿元。如果把这35个园区的工业生产规模当作一个城市,这座“城”在广东21个地市中可以排到第十位,换句话说,珠三角产业转移三年,转移出去了一座“城”。
而这座从珠三角转移出来的“城”与转入地优势资源相结合,成为广东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同时通过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腾出了更大空间重新规划布局现代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有力推动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及“一体化”进程。截至目前,珠三角转移企业5983家,淘汰落后产能78019家,同时引进现代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1.8万家。产业转移为珠三角腾出了集约发展的资源与空间。
新兴产业带来“核裂变”
11月中下旬以来,广东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开工,这其中有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汉能光伏项目、中兴通讯(微博)(18.05,-0.15,-0.82%)生产基地、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等四大项目,涉及投资近千亿元。
“珠江水、广东粮、鞋袜玩具走四方。”在很长一段时间,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总给人这样的印象。然而伴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等政策的实施,广东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挥重点项目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广东选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八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新一轮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广东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环节的提升。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东莞散裂中子源、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与此同时,广东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并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打造亚洲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等。
与此同时,广东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驰名商标总数均居全国首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广东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1/5,在2010年全国信息产业5项重大技术发明中,广东就独占3席。
青山绿水重回珠三角
来到佛山南庄镇,沿着绿树与鲜花点缀的东平河生态休闲带,过去鳞次栉比的烟囱、窑炉逐渐由陶瓷商贸城、研发基地和公园绿地代替。
佛山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地,但是,陶瓷产业又是佛山的能耗和污染大户,其产值占佛山工业总产值的7%,能耗却占了20%,在陶瓷重镇南庄更是如此。“腾笼换鸟”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南庄的产业结构,还有它的人居环境及城区面貌。
为此,佛山市政府明确要求采取“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等措施,推动现有陶瓷生产企业加快改造提升,对于粉尘不密封收集、水不循环使用等不符合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一律强制关闭。在南庄,75家陶瓷企业两年内关停、转移了62家,仅剩下13家完全达到广东省清洁生产标准的企业。佛山市同时协助关停企业向外投资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的陶瓷企业100多家,目前的南庄已经成为陶瓷产业“总部经济”聚集区,并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生态园,商贸会展及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仅仅几年时间,人们发现,珠三角开始变“绿”了,珠江水开始清澈了,城市、农村更美了。在“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广州,在从“制造”转向“创造”的深圳,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模式的珠海……生态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正在探索一条生态文明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