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2011年度零点民声金铃奖颁奖大会”,和许多来自政府、企业、媒体的朋友一起倾听民意的金铃声,触摸民生的晴雨表,很有感触。
这个金铃奖很特别。第一,它不是政府给大家颁奖,而是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给政府、企业和媒体颁奖;第二,所有的奖项都不需交费、不需申报、不需现身,也没有通常所见的赞助商和支持单位。好与不好,完全源于参评单位的客观表现,并交由专家裁定得出。
这次颁奖会,让我再次关注一个重要的话题——民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而政府、民众、媒体、网络等,已成为推动民意表达的四个主力军。与经济、政治、文化的转轨相适应,一个逐渐健全的公民社会正在生成,民意也将更加理性和成熟。在政府更加开放、公民意识日益成长成熟的大背景下,民意将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究竟谁能真正代表民意?或者说,谁才是民意的代表者?
在社会转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立场不同,利益相争,民意也不只有一种声音。工人、农民的声音反映了多数人的民意,经理、老板、企业家的话也是民意的一个组成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也经常可以代表民意,如此意见纷纭,对决策者来说,如何发现真正的民意之声,如何体现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在众声喧哗之中,大多数人发出的声音有时候不是最响亮的,由于弱势人群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和言说的平台,他们的民意有时也是经常被“代表”甚至被歪曲的。有些声称是他们的代言人的机构或者个人,也未必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他们的“民意”。
因此,决策者所要做的,不是自作主张地偏听某一种声音,也不是想当然地将某种声音当做主流,而应该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鉴别,对不同的民意进行分析、研究、整合,在公开、公正的标准下进行公开透明的梳理与博弈。只有用这样民主、科学的程序产生的结果,才能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受到尊重。
民意连着民生,牵涉国计。从2003年中央高层要求“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至今,“民意”一词一直高频率地出现在中国高层语境中。其间,尊重“表达权”和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一系列健全公民诉求表达和倾听民意的机制不断创新,日趋成型,架设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日益展现出民主、开放、负责、透明的现代政府形象。
所以,我特别赞赏这次以专业和中立的姿态召开的颁奖会,相信它将会推动国内民意调查的四大主体公众、企业、政府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循环,通过多方交流让民意的产生、倾听和传递更顺畅。愿民意的金铃声随风奏响,并且越奏越响。(